[转载]到医院精神科看看
(2025-07-19 23:56:38)
标签:
拒绝流行 |
到医院精神科看看
来源:羊城晚报
周末的杭州某小区里,一位高中老师难得系上围裙,哼着歌给家人炖了一锅热汤;几个高一学生抱着篮球冲向球场,笑声回荡在楼道。这本该是一幅温馨的图景,却让另一群人心急如焚——家长群里炸开了锅:“双休就是给学霸让路!”“孩子在家刷手机怎么办?”“高考差1分就是几千人,谁敢休息?”这是“杭州高中双休遭家长反对”的一个缩影:这一刻,“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具象化了,家长焦虑地认为,多休两天可能就会输掉高考、输掉一生!
唉,反对双休的家长,到医院的精神科看看吧!哪怕只在走廊上待个半天,看看那些在压力下抑郁、崩溃、无光的眼神,看看那些让人窒息的病例,那种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高压支配感”“无限施压感”“失控焦虑感”,可能就会弱化很多,当焦虑再袭来时就会浮现出医院的场景,克制一下那种支配欲。到医院精神科,不是拿别人的悲剧当“教材”,而是看到自己的盲区,看到忽略孩子精神世界的致命自负与自私。无限的焦虑和施压,让孩子还没有开始真正起跑,就伤在、病在、倒在了起跑线上。
媒体这几年有不少报道,过度内卷的环境与学业压力,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精神压力。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的教授回忆,他刚当医生时,儿童青少年的问题较少,一个病房20多张床基本够用。然而,近几年,病房床位已增加到60张,再加上特需病房,总共百来张床,仍然供不应求。
家长们扎堆在一起聊天,少聊那些“你孩子报了什么班”“你孩子考了多少分”“你孩子是出国还是冲高考”,可以多聊聊这些新闻,多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别总是“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是“别人家的孩子”,心理出问题是“别人家的孩子”,悲剧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呢?需要打开他们不愿跟你聊、不愿让你看见、远比你想象得要丰富、易感和脆弱的心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