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那时,的士司机是金饭碗

(2025-05-06 23:46:02)
标签:

夕花朝拾

那时,的士司机是金饭碗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杨早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上世纪80年代广州有一句流行语:广州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可见彼时广州司机的地位之高、待遇之优,其中又以的士司机为突出代表。

  1979年,原籍广州巿白云区的港商刘耀柱率先引进了300台小汽车,与广州市有关部门合作创办了白云出租。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作经营出租车的企业。在谈判过程中,刘耀柱提出了一系列大陆代表闻所未闻的出租车理念,包括扬手即停、计程收费、电话约车、24小时服务,等等。从此,一辆辆头顶出租二字的红色小汽车便开始出现在广州市民的视野中。

  在80年代初期,的士司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港台客商,因此司机们大多身着特制的接待服,主要在广九直通车出站口集中等客。客商们多会用外汇支付,许多人还会给若干小费。因此,在彼时一般工人月薪只有三十元的情况下,的士司机一个月已可挣到几百元,是不折不扣的金饭碗

  1984年,广州出租车数量已发展到4080辆,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市民也开始使用出租车,市场的扩大让许多出租车司机开始另辟新径,不打表、要天价等现象渐成风气。90年代初,《羊城晚报》老报人微音有一次坐上一辆的士,眼看计程表哗哗地跳,他的心也跟着直跳。

  司机,你个表跳得都几快啵!

  唉,表跳得唔快就好难揾食。你放心啦,我识做嘅!这位司机知道微音是一个记者。

  不是经常有人测表么?

  有乜用呀!早一天便通知什么时候集中车辆测表了。听到这个消息,当晚我们都把表整好了。又说,坦白同你讲,的士司机就最怕登报。

  微音听后心想:这个小伙子倒坦白得可爱。但他还是把这位的士司机写在了他的新闻报道里,疾呼切实整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