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去音乐茶座“蒲”

(2025-01-28 23:34:30)
标签:

夕花朝拾

去音乐茶座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杨早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广州人把出外逛荡、消遣叫作,有点接近于泡酒吧的字的意思。若讲上世纪80年代广州人的,有一个空间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那就是音乐茶座

  1980年左右,广州东方宾馆开办了全国第一个音乐茶座,茶座最初是为了接待外宾,后来便开放为面向全体市民的场所。买上一张票,人们便可以进门坐下,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欣赏舞台上乐手们的表演。与正式的晚会演出不同,这里的舞台被一个个茶座包围,演员与观众近在咫尺,表演的互动性与感染力便大大增强,茶座中常见客人们欢呼、敲茶杯,甚至站在桌子上大喊安可(返场)。

  茶座演奏的音乐多冠以轻音乐之名,但身处现场,看着变幻莫测的镭射光、全场奔跳的歌手及伴舞,听着超过一百分贝的乐声,你很难将这个场景和字联系起来——它已被架空为代表兴奋与刺激的字,青年人讲唔劲唔听,所言极是。

  追寻快乐,欢喜变化,渴望打破,或许是字与字背后的深层心理,也恰是80年代时代精神特征之一。正因如此,尽管时常遭遇批评指责,但音乐茶座仍在广东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蔓延生长。1983年,广东全省已有约150间音乐茶座,广州独占70余间,座位达15000多个,超过当时广州所有戏院的座位总和。

  进入90年代后,音乐茶座逐渐没落,被歌舞厅与卡拉OK”替代。如今仅剩的几家音乐茶座中,台上台下多是中老年人的身影,复古的装修张扬着那时属于他们的时尚,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又在新的地方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公摊电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