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嘲馒头”的竞争
(2024-12-31 23:54:42)
标签:
生活 |
一场“馒头”的竞争
来源:羊城晚报
我刚毕业那年,我妈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我们村方圆十里都没有大超市,小卖部却有四家,我家的位置最偏。大家都从同一条街批发进货,卖的新鲜馒头则都由镇上王二馒头房送货上门。商品价格透明度太高,我家小卖部并不占优势。
每天的馒头需求量大,但赚钱很少,1斤才能赚几分钱。但我妈从馒头里发现了商机——她发现王二家送馒头时早时晚,经常耽误了卖的时间,尤其是一天只早上送一次,到了中午,馒头就凉了。我妈赚钱的原则是:金银不怕碎,见菜就得挖到筐里。她决定不等王二送货,自己蹬着三轮车去取回来,而且一天两次蹬着三轮车去取馒头,所以全村就我家小卖部早上、中午都有热腾腾的馒头卖。有时买馒头的人多了,我妈就一天再多跑几趟。如此一来,我家卖馒头倒是能赚不少钱。
可好景不长。邻村老吕家后来也开了家馒头房,他家女儿身体不好,找了个外省小伙子当上门女婿,女婿会做馒头,卖相好、味道佳,还一天早上、中午都准时来送两趟。很快,村里小卖部皆抛弃了王二家的馒头,只由老吕家送馒头来卖——我家“热馒头”的优势自然就没有了。
但老吕家送馒头也有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他一边给小卖部送馒头,一路上还自己零售,2斤馒头比小卖部里卖的还便宜5分钱,这样他便截了各小卖部的客流,让店主们很恼火。不久,其余三家小卖部都果断拒卖老吕家的馒头了,还摆出一副他再来就拿扫帚轰走的架势。我妈也反感老吕的做法,但她总开不了口说狠话,何况做生意嘛,谁家卖得便宜,自然就多人买,零售商和批发商搞价格竞争肯定是要输的。她还觉得老吕可怜,一把年纪了,还推着馒头车到处送馒头,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受这个累?老吕见我妈好说话,竟把我家小卖部门口当成了他的固定馒头摊,结果我家根本没法再卖馒头。
但不久,我妈发现,我家虽不能卖馒头了,小卖部的整体营业额却上来了。这还得感谢老吕,他的馒头好吃又便宜,吸引了很多村民绕路也过来买,既然都走到我家小卖部门口了,顺便也会买些生活所需品……
再后来,连锁超市入驻了小镇,小卖部生意大不如从前。我妈说要回家带孙子,便关门大吉。而老吕家馒头房的生意却越来越红火,做成了小镇品牌。老吕家女婿买了小车,每天开着车去给各大超市送馒头,还在镇上买了门面开馒头房。
老吕再没有到处去送馒头了,但他一直记着我妈的好,如今逢年过节,他都会给我家送来一大袋馒头,感谢当年我妈没将他的馒头车“扫”走。每次我妈都说,是她该感谢老吕才对。但这话也不知老吕听懂了没,反正我家那些年少卖的馒头,现在都让老吕这一年又一年地又搬到我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