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年例记忆

(2024-08-26 19:06:40)
标签:

乡音

年例记忆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杨柳

    

  年例是老家湛江吴川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对于孩子们来说,年例更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穿新衣、走亲戚、吃鸡鸭鱼肉,集这三大人生美好于一体,足以让年例成为其他任何节日都无可比拟的好日子。

  在大部分大人的心中,做年例还有个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在这样一场竞赛中胜出:让光临寒舍的亲朋好友人数在村子里名列前茅。

  这场竞赛没有竞赛委员会,甚至连公认的裁判也没有,但村子里总会有三五户人家在默默较劲。每每客人坐定,总会有若干好事者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到人家府上去溜达一下,不动声色地清点人头。到正月十七,年例第二天旭日初升的时候,这场竞赛就会有结果,虽然没有颁奖仪式或奖品、奖牌,但获得人头冠军的那家人,特别是男主人,自豪感一点儿也不比奥运冠军差——这从他走路的姿势以及和乡亲们打招呼的语气中,就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小学二年级那年,我家也夺了一回村子里的年例冠军,接待了21位客人。我们家亲戚并不多,大部分还是公共亲戚,比如姑姑、姑父以及一干表姐妹。他们的到来原则上得平均分配到我父亲四兄弟家里,默认规定是人头不能一稿多投”“重复计算。父亲并不热衷于竞争,所以我家那年意外胜出,完全是由于平时好客——那时,来村里的手艺人多,不管是木匠、铁匠,还是阉鸡、补镬的,常会到我家门前坐一坐,抽一口粤西特有的水筒烟。本来,这类过客也不会成为年例的座上宾,但其中一位嗜酒如命的阉鸡师傅有一次在邻村喝多了,回家路上跌倒在水田里,自行车压在身上就睡着了,是父亲借着月光把他叫醒后接回家住了一宿。作为回报,年例时阉鸡师傅一家四口就客客气气来了我家一趟——正是凭这四个人头的微弱优势,我们险胜了村支书。

  但父亲并没有因为意外夺冠而喜形于色。孩子们对大人的竞争更无兴趣。至少我当时的兴趣就完全集中在与表兄弟、表姐妹玩耍上了。我至今仍记得,50年前那个正月十六晚,我们七八个小孩一起横躺在家里的木板床上玩耍,其中还包括我最喜欢的大姨家来的二表姐。

  所以,那年的年例,是我最开心也是家里最体面的一次。可惜,其后近五十年,我家甚至连年例也没有再做。因为次年春天的年例前夕,我得了麻疹,年例时,亲戚的小孩不敢来,大人也没来的兴趣。又过了不到两个月,我的母亲或许是因为照顾我而过度疲劳,竟在一个相思花盛开的早晨,走了。父亲从此彻底失去了年例宴客的兴趣。

  这五十年里,我只在老家吃过一次年例大餐,那是已远在他乡的我陪同堂弟回我叔家吃的。堂弟邀请了一拨同事同去,开心且热闹,谈论的话题变了,当年的鸡鸭鱼肉也被鲍参翅肚代替了。年迈的叔叔婶婶用不着像当年那样忙碌了,挥汗如雨的厨房请了专业的厨师团队来进驻。不过,我觉得童年时的那种幸福感也荡然无存了。

  乡党不止一次地怂恿我:你也回家搞一次年例吧。把那些天南海北的同学朋友都请来,叫他们把漂亮的车子都开过来。我笑说:我的同学朋友倒真不少,漂亮车子也有。问题是,我能请来的,车子都一般,车子不一般的,一般我都请不来。当时我们村可能还是全省唯一没通公路的村子。

  我一直想,肯定有一天还是会再回老家吃年例的。我想找那些童年时代陪伴了我、磨炼了我的伙伴们聊聊天,尽管有部分人已经不在了。但年例在,竞争就还在,我并不想在明知自己的客人肯定会比别家多的情况下,介入一场毫无意义的竞争,这不但是不讲武德,也完全违背我的三观: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而不是在一场无聊竞争中取胜。所以,我想办一场年例,只是挑个好日子,邀上三五知己聚聚。甚至,不管吃啥喝啥,散场前一律AA结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