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给志趣和擅长留出空间

(2023-03-01 18:49:19)
标签:

拒绝流行

给志趣和擅长留出空间

 

  近来大学生真的很需要这门课这个话题很热,在卷绩点、卷保研、卷实习之后,似乎又准备卷社会技能了。一名网友在帖子中写道:已经大二了,突然意识到社保、保险、纳税都是零概念……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成年人,就快要开始实习,连三方协议、劳动合同都一无所知。我现在宁愿花钱去学,也不愿出社会被毒打。报道说,这个吐槽引起很多大学生的共鸣,很多人都认为大学课堂应该开设成年人必备的社会常识课,帮助年轻人顺利地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

  呵呵,当我拿这个话题跟一些年轻人讨论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自责和反思:觉得大学生确实跟社会脱节了,对财务、租房、合同、社保等生活常识的无知,确会给自己未来融入社会带来挑战,大学应该开这门常识课。——很少有人质疑这种热搜话题。大学生真跟社会脱节吗?大学真缺这门课吗?大学生真需要这种实用的成人常识课吗?大家面对这个话题时的顺从性反思,既让我看到了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更看到了身在校园中的人面对社会时的茫然:大学学习和校园价值没有给学生带来的专业自信,还没走向社会,心态上已经处于被社会标准规训的状态,承受着社会标准的凝视重压,被种种所碾压。

  大学生真的很需要这门课?社保、保险、劳动合同、租房买房、生活缴费、贷款流程,我问一个学生,你现在需要知道这些社会常识干嘛,将来会不知道吗?想掌握这些信息,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是太容易了吗?人的精力太有限了,大学需要学的知识太多了,何必让这些将来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常识占据你在这个阶段如此宝贵的时间和大脑内存?爱因斯坦这个故事很有名,有记者问了他一个物理学上的常识性数字,他直截了当地回答不知道,后来有人问起此事,爱因斯坦诚恳地说:我确实不记得那个数字。看到对方的不可思议,他解释道:我没有必要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只要在百科全书里面一翻就能翻到的数字,我从来不去记它。

是啊,网上随便可以查到的常识,未来生活中自然会了解的信息,为什么要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呢?不要总想着在每个时候、每个方面都赢过别人,都赢在起跑线上,我们得承认,得在某些方面给别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恒定的,聚焦于某个方面,其他方面肯定就少了:花时间去死记硬背那些常识,专业学习的时间就少了;让每一门课都能得高绩点,自然就没法在某个方向上做到特别突出。整天混社交,读文献的时间就少了。大学生之所以卷得很累,巨大的生命和精神内耗,就在于这种加法思维,热衷于每个方面跟别人所擅长的去比较,把有限而宝贵的精力用在加法上,而不是在认识自我中通过减法给志趣和擅长留出空间,不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可以输给别人。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提升自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