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岁月

(2017-07-16 12:21:11)
标签:

杂谈

1952年,小依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时值解放初期,新中国踏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大干快上。一天,小依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找矿的文章,不禁被地质工作者那种不畏艰险,一心为祖国寻找宝藏的精神所感动,她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马上将中南矿冶学院(现在的中南大学)的矿山专业作为自己高考的第一志愿,为了保险起见,她填上了“服从分配”,最终如愿以偿,梦想成真。

当时小依的父母年老体弱没有工作,当小学老师的姐姐月薪仅30多元,却要养活一家四口,生活极为困难。在长沙中南矿冶学院的4年里,姐姐每月寄给小依12元作为生活费,她省吃俭用,早点就一个馒头,中餐和晚餐一般是米饭和素菜,衣服多是打补丁的;为了省钱,她节假日从不跟同学上街,而是自觉到教室看书,或在宿舍休息;因为没钱回家,她4年的寒暑假都在学校里度过。

1956年,小依以优异的成绩在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分配到云南省个旧市锡业公司工作。途中经过贵州,顺路参观了风景区黄果树,看到了气势恢宏的大瀑布,进一步激发了爱国奉献的热情。个旧以产锡著名,是中国最大的产锡基地,风华正茂的小依满怀豪情,立志要干一番事业,她经常和同事在野外勘探,风餐露宿、蚊虫叮咬是常态;曾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还做过培训师为单位培养人才,在个旧锡都一干就是15年。后来因照顾家庭才调回昆明,在学校里从事教学工作直到退休。

小依回忆说: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气很好,年轻人以祖国的需要为志向,乐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开创事业。当年高考填报中南矿冶学院是自己的决定,家人没有意见。遗憾的是此后再也没有见过父母,二老已于她工作不久后去世。回去与姐姐一家的见面也仅有3次,分别是1968年、1973年、1991年,平时通过写信联系,后来是打电话。

光阴飞逝,斗转星移。转眼间,小依大学毕业已经61年了!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有些人不思进取,人生观、价值观变了,对工作谈条件、讲价钱,无利可图的事情不做......前辈所具备的奉献精神是当今一些人所缺乏的。如果任由投机取巧、金钱至上的风气泛滥,后果不堪设想。每当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小依不禁感慨万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