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聚会
标签:
情感 |
2015年10月31日的早上,初1986届(2)班的学生黄武卫给我家里打来电话,说是下午同学聚会,邀请老师参加。当时我不在家,是母亲接的电话。后来黄武卫又打了两次,直到临近中午才找到我。接到学生的邀请我很高兴,因为他们还记得过去的初中老师,但由于有事我打算不去。
黄武卫问:“您不是退休了吗?今天又是星期六,还能有什么事?”
我说:“因为要照顾母亲,里里外外一把手,所以不能离开太久。之前,其他班学生的几次聚会我也没能参加。”
但黄武卫又说:“同学们已有29年不见老师了,您不去大家会失望的。”他的话打动了我,在学生的盛情邀请下,我同意赴会,但说好只是到场见个面、说说话,不参加晚宴。
1985年9月,我从初三年级接手该班,除了做班主任外,还上年级3个班的物理课。当时,我加入教师队伍只有短短几年,没有什么经验,但胜在年轻、工作热情高,善于探索、实践,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班级管理不错,师生关系很好。1986年,南宁市中考,物理科以标准化命题,考察学生94个知识点,有一定难度。评卷结束,我任教3个班的物理成绩优异,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名列市区公办普通中学之首,学校知名度大大提升。
下午4:30分,我如约赶到聚会地点,见到了久未谋面的学生。师生相见,分外激动。大家热情握手,互致问候,互相端详,自报姓名。一时间,笑声、欢呼声、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场面非常欢乐。
我们聚会的重头戏就是聊天。师生们坐在一起,共同回忆当年的初中生活和一连串的趣事,感到非常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校园。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人生活水平不高,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没有电动车,家校联系全靠班主任家访,班上很多学生的家我都去过。特别是1986年5月一个周六的晚上,天下着瓢泼大雨,我一连家访了住在南环路、东南菜市一带的伍丽珠、刘锋强、黄戡这3位同学的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为他们中考打气,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做好后勤服务,家访的情景记忆犹新。
有些学生跟我挺有缘分:例如女生朱文君的姐姐也是我早年的学生,朱文君上了重点高中二中后,我父亲是她高一的老师,教她语文整整一年;2001年我生病住院,朱文君的弟弟碰巧是我的病房医生,对老师很好。男生袁旭强的岳父是我的老师,岳母是二中校医,他的岳父、岳母与我父母相熟。这次聚会之所以能找到我,全靠他的岳母从中帮忙,提供了联系电话。
我也向学生谈了自己的近况:2002年我病愈转岗后创建了学校档案室,经过努力通过上级评审,档案管理达到科技事业单位自治区级。退休两年多来一直得到学校的返聘,而学校档案天天都会产生,收集整理事无巨细,加上档案室要经常保洁,所以平时上班较忙。此外,市教育局、市档案局年年都要检查学校档案,为了迎接档案年检,我暑假也要经常上班,今年国庆假期的1号到3号还在上班。学生们关切地要老师注意身体,多加保重,他们懂事多了!
回想1986年这班学生15岁毕业时,一个个思想单纯、风华正茂,经过多年历练,29年后相聚,他们已经44岁了!学生们相继成家,做了父母,他们的孩子正在上学,女生秦爱武的孩子已上了大学一年级。朱文君的孩子今年9月进入我校初一,袁旭强的孩子今年从我校初中毕业,以4A+、2A的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担心我记不住名字,还提示说自己就是当年让老师头痛的“坏学生”!大家纷纷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体会到为人父母确实不易,完全理解了当年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良苦用心。有些学生表示: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自己一定会做一名好学生。
当今世界上的竞争之一就是人才,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当年我只是尽力做好了本职工作,没想到时隔29年还能被学生记住,亲耳听到了学生的肺腑之言,对此我百感交集,也深感欣慰。
这次聚会,我和学生交谈了一个多小时,由于还要回家照顾母亲,就不参加集体晚宴了。我告辞时,袁旭强亲自开车,加上女生赖玲玲、秦爱武一起送我一直到家门口,一路上照顾老师非常热情周到。
这次聚会很愉快,谢谢黄武卫同学联系了我,谢谢初1986届(2)班的同学们!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红火,家庭幸福!
(初1986届(2)班初中毕业在校园留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