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

(2010-11-15 23:55:02)
标签:

杂谈

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
切磋技艺

 

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
 胜利在望

 六一节前夕,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是小能手比赛。

小能手比赛的内容是:包饺子、拼盘、手工小制作。各项比赛时间限定一小时,每个项目各派五人参加。

五月二十一日下午少先队总辅导员向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布置了这项工作。散会后我立即向全班传达,并号召同学们积极参赛。

但两天过去了,还未有人报名。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已经够忙了,哪有时间搞这些!我在家饭都不做,包饺子和拼盘更加不会。

听到这些反映,我心头很沉重: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劳动观念淡薄,动手能力差,这样下去,他们怎么接班呢?

五月二十三日下午放学我对全班进行动员:“小能手比赛是正当的课外活动,积极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可以扩大知识领域,培养高尚情操,发挥聪明才智,提高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适当地参加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而且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脑力,使我们能够以更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在我讲话时,同学们投来赞许的眼光。于是我趁热打铁:“人活在世上,吃饭可是大问题呀!如果不会做饭,将来怎么独立生活?”

“报告,我参加拼盘!”班长首先带头。“报告,我想参加,可是这些项目我都不会,怎么办呢?”另一个同学举手。

我高兴地说:“包饺子可向家长请教。拼盘可搞冷盘,可用黄瓜、红萝卜、番茄来拼各种图案。小制作也不难,可用有色扣子砌字,用萝卜来雕刻,用鸡蛋壳做不倒翁。说不定你们的设计比老师还高明呢”?

台下的同学眼睛一亮,群情振奋,不少人跃跃欲试。

第二天一早,在班干的带动下,报名工作顺利完成,重在参与的目的已经达到。这时,距离比赛也只剩一个星期了。

我心想:大部分同学没有包过饺子,更不会拼盘,看来,唯一可利用的时间就是这周的双休日了。但是双休日我要监考,不能带领他们活动,我只能给参赛者信心和勇气及其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了。

五月二十四日中午放学时,我召集参赛者开会。最后决定:利用星期六进行强化训练。包饺子和拼盘及小制作的训练地点分别定在三个同学家里,每项指定专人负责。

星期六上午,下着倾盆大雨,但参赛者热情高涨,各项训练按时进行。在家长的指导下,包饺子小组的同学学会了和面、杆皮、包等技能。而拼盘小组的同学能集思广益,大胆创新,设计了“金鱼”、“雪人”、“春韵”等图案。创造性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开拓精神。为了提高比赛质量和制作速度,参赛者还利用课余时间各自练习。

五月三十一日下午三点,激动人心的比赛开始了。但天公不作美,比赛时偏偏下起了大雨。而主力选手李璐又发烧。可她想到自己是包饺子的总管,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激励着她,于是李璐带病坚持参赛。

比赛时,李璐先和面,尽管她头晕,两手无力,但为了给班级争光,她咬牙坚持着。十五分钟后,面和好了,下来的工序由其他同学完成。但李璐没有休息,又帮助庞姗姗生火。生火对于用惯煤气的人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由于天下大雨,一把雨伞既要遮火又要遮人,哪遮得这么多?所以几个女同学全身都被雨淋得湿透了。

李璐和庞姗姗生火时,眼睛被烟熏得流泪,但为了比赛能获得好成绩,她们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依然全力生火,最后火终于着了。离比赛结束还有两分钟时,饺子终于煮熟。

拼盘小组得同学也一鼓作气地拿出了五件作品。其中覃颖用洋葱制作的“出污泥而不染”别具一格,造型美观。

制作小组的同学也有三件作品参赛。其中黄艳用布缝制的吊娃做工精细,十分可爱。

看着自己劳动的成果,同学们深深体会到:劳动能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才能提高效率,创造出更美好的东西。社会有各种分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所以人们的工作没有贵贱之分。

在小能手比赛中,我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包饺子和拼盘均获一等奖,手工制作获二等奖。在班会上,参赛者畅谈感想和体会,全班同学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写出了一篇篇周记。这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强。

小能手比赛给同学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同学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96年6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实践出真知
后一篇:简单的生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