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湖
是水乡人都谙熟荇菜,每条河每条溪可见,我们一般叫它黄花河草,那时的河水清澈透明,有的河水清中透蓝、透碧秀翠,似九寨沟的海子。河中的水草可以一
一辨识的,虾草、金鱼草、狐尾草等层层叠叠隐在水底,时不时被冒失的鱼、虾或蟹撞得摇曳乱晃,而荇菜是飘浮于水面的,茎细长柔软光滑,叶子像小巧的睡莲,明艳的黄花参差娉婷水面上,你可别小觑了这些水草,它们对水挑剔,污水塘里是见不到这些生灵的,水愈清则愈多。
入诗的水草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荇菜。荇菜依水而生,食之清香爽口,能清热利尿。“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的首篇《关睢》这首诗使荇菜天下闻名。泛舟采荇历来是诗人的雅兴。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水荇斜牵绿藻浮”、杜甫的“水荇牵风翠带长”;宋代苏轼的“钓丝萦藻荇”、清朝婉约词派魁首、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顾太清的“清流荇藻荡参差”、曹雪芹托林黛玉之口吟诵的”菱荇鹅儿水“......咏荇的诗韵似清泉涌动,荡漾着袅娜的情思。
荇菜与诗歌相伴,与君子同行,大地上,还有哪一株小草,有它这等尊贵的地位,高得令人仰望。有了高洁的荇菜,春天就不敢迟到了,河边,阳光明媚,和风习习,绿草茵茵,参差的荇菜,悠悠地荡在水面,开着金色的花骨朵儿。
《诗经》的这第一首《关睢》,曲子早已失传,但歌词却永远地传唱,如不涸的河水,永远地流淌,不敢增一字,不敢减一字,真是难坏了古今著名的《诗经》翻译家。
也就江南的水,才能滋生这般隽美的缠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