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黄永玉先生
标签:
文化散记 |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先生这阙词,不单评论了杜牧大师,并且还教育了我们一代代后人,也看透了社会的真情,所以我有时用不同的心情来画过它。多少年过去了,我居然也会老到快一百岁,好像还有好多事情还准备做。你看就那么兰约的完蛋,似乎连自己也对不起,好像也没有偷生的办法,好像写一点姜夔式的变文也办不到。(这难道很易?)写这劳骚,也只还不过多写几个字,讨主人的开心。我去过扬州,那是几十又几十年的事,在某个庙门口地摊上买到一部残之又残的妇科刻本,回北京老书游子告诉我,傅山这刻本满地都是,不足取,等元宵节,我带你上厂甸要多少有多少。这事跟傅山无关,跟扬州无关,我只是交待一次我去过一回扬州。
我还真附庸风雅去找过二十四桥,照姜先生口气,应该不是扬州所有桥的排列顺序,说“仍在”,起码应从杜先生那时候算起。“波心荡,冷月无声”,是姜先生感觉的回应,那桥在哪里呢?有人说在此,有人说在彼,我真跟着他和她们狠狠走了一趟临河的一条小街,几位街坊妇女在做针线,别说二十四桥,北京普通话也听不懂,大家沿河兜头一看,连二十四桥桥基都捉摸不到。唉!世界愚如我的真是不少,对着苍茫,着了多少笔墨,真是不计其数。夔先生自己也着了不少道,他是公认的曲牌的创作名家,好不容易一辈子混了个“乐正”似的官,上午上任,要摆点威武,命令濏官“奏来听听”,出口就错,原来濏官动手叫“鼓”不叫“奏”,一汇报,马上下台。我仿佛记得以前有段笑话,把立体派、印象派和现代派混在一起演讲,有如把黄人、白人和“人类”混为一起,讲的当时没人敢站出来揭错的,谁都清楚,这是学术“问题”,谁也都清楚,这不是学术“后果”时间过去近百年,写出来给大家看看,或许当时某位先生还未出世,不相信这事真有其事,说我把谎话当真话讲的,莫怪莫怪!
如今扬州的二十四桥
1955年,黄永玉在北京大雅宝美院宿舍中创作
黄永玉先生1924年出生于湘西常德,祖籍凤凰,土家族人。上中学时抗战爆发,从此外出谋生,辗转各地学徒。20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兴起。黄永玉受野夫《怎样研究木刻》的启发,开始自学木刻,踏上了版画创作之路。1944年,黄永玉加入“中国木刻研究会”,1953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直至退休,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副主席。他做过版画、国画、油画、漫画、雕塑、工艺设计,写过诗歌、小说、剧本、游记、散文......但木刻始终是根。他潜心版画创作八十年,在保留中国传统版画艺术精华的同时,融入漫画及西方多种艺术语言进行探索实践,拓宽了中国新兴木刻的审美与维度。
黄永玉先生在北京家中创作《扬州慢》
《扬州慢》展厅
一天到晚满肚子的怨尤,满肚子的仇恨,怎么能够画出让人家看着开心的东西呢?
人叫头发做烦恼丝,八十年的年纪几乎是光了头发,且留给少男少女烦恼去吧!
《在森林中》
前一篇: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
后一篇:月季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