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湖——六和听涛

(2022-09-25 07:22:36)
标签:

旅游

散记

杂谈

西湖——六和听涛




西湖——六和听涛



          西湖边塔有很多,每座塔都有故事,比如保俶塔有个钱弘俶,雷峰塔有个白娘子。人们都说:“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其实这后边还有一句:“六和是将军”。这个六和就是指的六和塔,它位于距离西湖大约三公里处的月轮山上,是属于宋代的高大建筑遗存。而且这六和塔也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人物——花和尚鲁智深。
          六和塔的来历,和它山下钱塘江的潮水有关。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每月潮汐间,会形成气势磅礴的自然观——钱江涌潮。古诗说“十万军声半夜潮”,这潮水的声音顶得上十万军人的呐喊声。在古时候,这潮水不像现在还是个自然景观,人们在八月十八还要花钱去看,在当时,每年潮水都会带来潮患无穷。
          到了北宋三年,当时的吴越国王钱镠命令智觉禅师主持,在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建了这“九级浮屠”以镇这江患所在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六和寺,所以此塔才以寺名的。
          南宋绍兴年间,重建六和塔,目的还是一个,对付江潮。可见六和塔和钱塘江是相依相存的。若没有那潮水,也就未必会在这里建六和塔了,江潮倒不见得就此镇住了,但后来在塔顶装了巨灯,为江里的船只提供了导航,这倒的确便利了航运。
          从吴越王最初到后来历朝历代,六和塔命运多舛,它是屡毁屡建,我们眼前的六和塔,已不完全是当年的样子了。
         人们现在还能看到六和塔原先的模样,应该感谢一个人写的一本书,这个人就是梁思成,这本书就是《杭州六和塔复原计划》。
         1934年,梁思成在杭州忙着测绘六和塔的时候,同年的8月8号这一天,茅以升也正在钱塘江上建设大桥。
          杭州钱塘江大桥的故事,也很值得一说。
          此次到杭州西湖,我和儿子本是冲着钱塘江天文大潮期而来的。八月十八是钱塘观潮最佳时刻,可惜偏偏碰上了台风“梅花”来袭,钱塘江观潮景点全部关闭。
          台风过后,我们还是首选登六和塔。从塔顶的木质窗户向外远眺,虽然没有见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却见到了它的烟波浩渺,还有那座气势恢弘的钱塘江大桥。




西湖——六和听涛

          六和塔所在的地方并不高,比路面大约只高二三十米。拾级而上,偶有香樟树落叶从头顶、眼前、肩膀处打着旋儿落下,脚下也会踩着。



西湖——六和听涛

          台阶走毕,到面积稍大的平台,六和塔便在朱墙之内,仰头凝望,努力想要数清它所有的飞檐,铁铃、窗口,甚至想要数清它瓦楞之间的清清小草!它就如一本千年古籍,带着历史沧桑的厚重向当世人展示出它曾经的辉煌和不可磨灭的文化底蕴。



西湖——六和听涛

          步入门内,古旧的木质塔身便展现在眼前。六和塔塔高59.89米,从外观看有13层,其实内部只有7层。
         乾隆皇帝当年亲自登临六和塔,给每一层取了一个名字。一名初地坚固,二是二谛俱融,三为三明净域,四是四天宝网,五为五云扶盖。六是六鳌负戴,七为七宝庄严。



西湖——六和听涛

          底层通往二楼的楼梯是石质且窄,应该是后来修葺,二楼通往三楼的是比较宽的木质旋转结构,楼梯较陡,要比较小心地扶着扶手上去。后面的楼梯大致就像我们今天的楼梯,有的全木质,有的一半木质一半石质。楼梯是顺着塔心上去的,穿过约四米的通道,里面一圈外面一圈,且是独立的,通过甬道相连。甬道底下灰色石壁上刻有花卉鸟虫还有人物。



西湖——六和听涛

从不同的方向窗口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秋风迎面而来,将发丝吹向脑后,让人立时神清气爽。



西湖——六和听涛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太阳照常升起,潮水虽然离去,可钱塘江仍倔强的守在原地,散发着一丝丝水汽,成千上百的水汽,这是它的子孙,它们越过江栏,越过城市到达每一处角落,每条小河、小江,一切它存在或不存在的地方,去追寻它的足迹。



西湖——六和听涛





西湖——六和听涛

耳边不时传来风吹铃铛的声音,更平添了几分宁静和平和。



西湖——六和听涛

钱塘江大桥



西湖——六和听涛





西湖——六和听涛

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铛。风一吹,铃铛就“叮叮当当”响起来。



西湖——六和听涛

智昙大师
          
          智昙:南宋高僧,开化寺主持。北宋宣和三年,六和塔毁于方腊兵火。南宋绍兴二十二年,高宗讷言招募有识之士重修六和塔以治水患。智昙自荐,并因“学德兼备”,得以担当重建六和塔之大任。此后智昙“以身任其劳,不以丝毫出于官”。靠化缘筹资,耗时十余年,历尽艰辛,终于隆兴元年建成六和塔。



西湖——六和听涛

六和听涛



西湖——六和听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