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距离汉帝国首都长安西北120公里的甘泉宫里,气氛不同寻常,一个使团即将出征。朝廷侍从官张骞,郑重地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他将率领使团,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这一年,他们都很年轻,刘彻19岁,张骞27岁。对于距今2100年前的这个帝国来说,西域无疑是个风险重重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张骞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但他无法知道的是,当他转身的那一刻,他的这次出行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而河西走廊也将从此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张骞的西域之行就是经过“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的咽喉——“张掖”开始的。
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历史上也称甘州。其势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龙首二山,黑河穿境而过,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湿地、雪山、草原、碧水、河流、沙漠、丹霞等相映成趣,既有南国风韵,又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这样的美誉。早就听人说,“张掖除了没有大海,其他自然景观都有”。
张掖丹霞,“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是“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迄今为止离城市最近的、且唯一的一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站在北山之巅,遥望七彩丹霞,赤色的如腾腾火焰,金黄的似锦绣闪光,洁白的如玉带飘逸,青黛的似蛟龙腾空。而且因季节、时间、气候不同而变化万千,随朝霞落日、雨雾映照而景色各异,云蒸霞蔚中倩影独秀,峭壁奇峰中威仪突显,被《中国地理杂志》及中外知名地质专家和游客誉为“比肩张家界、媲美克罗拉多大峡谷、丝绸之路新发现。”置身于迷宫一样的七彩丹霞中,纵横交错的沟壑,成林的群峰,犹如建筑大师巧夺天工之作,让人目不暇接:神奇的僧侣、雄伟的宫殿、忠实的将军、出海的神龟、扬帆的大船......人鸟塔兽,惟妙惟肖,面积之大,观赏性之强,世界罕见。
就这样,当一座山或者是一座城,不仅仅是因为她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因为她有着厚重的历史背景,从而融入到人们身心时,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拜访她、亲近她及赞美她。河西走廊三大城市: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如今的张掖,已重现“金”字招牌,半城芦苇依旧,半城塔影重现,散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风韵。
神龟问天
这里的彩色泥岩、砂质泥岩形成于距今1.37亿年前~0.96亿年前的湖泊中。受距今约0.80亿年发生的地壳运动影响,这些岩层被挤压而变形,岩层由水平变为朝东北方向倾斜。3600万年以来的抬升和剥蚀作用使这些岩层露出地表,受长期风化和切割的改造,彩色泥岩中相对较硬的褐色砂岩残留在浑圆的彩丘顶部,如一只只头部上扬的乌龟,形成了独特的象形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