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馆”是取之王羲之的字,图标是出土的人面纹瓦当。
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 ,从孙权建吴国的近400年间,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连续有六个朝代在南京建都,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南京成了“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其实,南京的六朝以来的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为一部悠久的兴亡史。六朝的兴亡,它给以后历朝的文人墨客、政治家、思想家深深打上永无熄灭的时代烙印,让人们的内心深处始终凝结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感之情。
六朝博物馆与总统府比邻,它的建筑设计别有风味,若说南京博物院是雕梁画栋、大气磅礴,南京六朝博物馆就是一个文雅精致、令人神驰的展馆。博物馆的内部设计非常考究,不论是总体还是细节都让人惊艳,似乎是参观一个美术馆。当你知道这个展馆是国际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长子设计的,你就一点也不感到吃惊了。
通过对六朝时期的城址、文物,展示了曾一度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与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的建康城的风貌。
博物馆设有四个展厅:“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风采”、“六朝人杰”。
贝氏风格的光庭,感受六朝时空的变幻。
展厅以修修绿竹和书写着《兰亭集序》的帷幕做隔断,营建出指引着观众观赏文物的曲折小径,昏暗的展厅灯光和影影幢幢的竹子掩映着文物,极具意境。
回望六朝。用“简史”辅加“文化”阐述的结构。综述六朝历史,并加以生活、思想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六朝文化渲染。
梦萦六朝,那是隋唐无情的“平荡耕垦”,是唐朝缠绵的金陵怀古,是宋元明清痴迷的千年寻觅......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也是第一个定都南京的帝王。曹操病亡后,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和强大水军致使曹丕至死也未能越长江一步,奠定了立国的基础。
孙权在武昌称帝后,遂迁都建业(南京)。
十分写实的万箭齐发了,立马会想到“草船借箭”。
是佛道两教相容的一件珍品
这是南京六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2013年被国家文物部门定为“永久不可出国出境展览的文物”也就是说,想要目睹羽人纹盘口壶的真容,只能亲临六朝博物馆,哪怕是各国的首相或总统亦如此。所以对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我们,是不是该去看看呢?
看这只盘口壶,它的造型非常完美。上面的盖子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鸟儿,安静地回首理着它的羽毛;再说青瓷淡淡的清爽,上面有仙草、云纹、怪兽,这样用满布的绘画来装饰青瓷的手法,在我们目前发现的文物中也是堪称极品了。
再看上面的展开图的绘画内容——羽人纹。羽人,长着羽毛的人,这是来自于道教的一种传说“羽化成仙”。这些瘦瘦的人,背上长着几根羽毛,他们手里握着一根长长的的棒子,上面有圆球一样的装饰。这根棒子就叫“节”,持节云中嘛,代表给灵魂引路。盘口壶的两边,有两个对坐着的佛家之人。
再说说“釉下彩”,这是这件文物中最有故事的故事了。
釉下彩是一种陶瓷工艺的名称,它是指在胎体上绘画,然后覆盖上透明的釉加以烧制。文物专家一致认为,釉下彩的第一次成熟是在唐代公元八世纪左右。可是我们这只文物,是1983年在南京雨花台区的一个墓葬中发现的,那比唐代早了500多年。它的出土,引起文物界一片震惊,年代不对呀,因此,它没有得到文物价值的认定,寂寞地等待了20多年。终于在南京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发现了更多的釉下彩残片及完整的器物,它们的年代都是东吴时期。从此,我们知道,东吴时期我们就有了釉下彩工艺,这只盘口壶就有了一种陶瓷工艺品的断代意义。
镇馆之宝2:青瓷莲花尊(南朝)
青瓷莲花尊,1972年出土于南京东郊麒麟门外灵山南朝墓。同时出土一对,为南北朝时期同类器物中最大最精美者。造型端庄宏伟,高达85厘米,堪称“瓷器之王”。通体莲花渗透着浓厚的佛教色彩,是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更是六朝青瓷艺术中的瑰宝。
魂瓶,一种流传于三国两晋时期的陪葬冥器
鸡首壶柄是双龙,壶嘴其实应该是凤首。这把壶的寓意应该是,龙嘴吐出玉液琼浆,进入壶内,再经过凤首的提炼而流出,希望能延年益寿。这是道教的元素。六朝三教地,遗迹幽冥乡。
空中自有物,有中自无常。
鸡首壶也称鸡头壶、天鸡壶,一般指壶身一侧贴有鸡首,另一侧带有把手的盘口壶。“鸡”与“吉”谐音,故有吉祥之寓意。
这种器型的出现,改变了原先壶、罐没有流口,倾倒不便的状况,之最早的执壶。壶上鸡首的造型经历了一系列变化,有写实,有夸张,千姿百态;壶的把手则逐渐伸长,由条形变为龙形;釉面由单一的青色到加以褐斑点彩,并出现了黑釉鸡首壶。
六朝瓦当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构建,一般用于宫殿、衙役、寺观等高规格建筑。用于保护檐头,并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六朝瓦当纹饰主要有人物面纹、兽面纹和莲面纹。
人面瓦当比较罕见,这里的瓦当每个面孔仿佛都有表情。
各种图案的瓦当
石
兽
作为六朝艺术典范的还有端坐在南朝陵墓前的石兽。镇墓石兽有三种,天禄、麒麟与辟邪,形貌大略相似,体魁伟,昂首挺胸,张口露齿,目吐威光,腹刻双翼,四足交错而立,利爪毕现。
石
俑
休憩时,看窗外南京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