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栖霞寺(一)

(2020-12-11 21:35:02)
标签:

杂谈

散记

栖霞寺(一)





栖霞寺(一)



          走进栖霞山,自然最先来到栖霞寺。怀着虔诚的心,踏着寺门脚下的莲花,步步生莲,触碰到清静的栖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建于南朝的栖霞寺,至今仍淡然地静默着。如一位宽容的老者,看游人如织,观众生求姻缘、求学运、求平安,众多的善男信女,手持三柱清香,轻阖双眼,长跪在观世音菩萨脚下。作为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栖霞寺有着最清明的禅宗之心,她俯瞰世人,大慈大悲地望着世间的爱恨痴嗔,只是远远观望,却早已看透。
          此时的栖霞山,漫山红透的枫叶,层林尽染,染红了一整个栖霞山,染透了南京一整个秋天。山岚吹过,几片叶子翩翩落下,随手拾一片,便是一整个秋天的诗意了。或是红色,或是还未透红的黄色,层层叠叠,落下的是秋意,留下的是诗意。


                                                     七绝 . 品读《栖霞寺(一)》

                                                             如歌似述梵音来,
                                                             莲步轻盈教化开。
                                                             莫怪文图神韵致,
                                                             栖霞红叶景天栽。
                                                                                   — —  庭谦  先生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栖霞寺(一)

          栖霞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南朝时期的489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最初时叫栖霞精舍,与天台国清寺、济南灵岩寺、当阳玉泉寺统称为“中国四大名刹”,在南北朝时期的栖霞寺是我国的佛教中心,直至今日依然在众多佛寺之中占有地位。




栖霞寺(一)

        “栖霞”并非山之初名。据说古时山上盛产野参、当归、乌首、茯苓、甘草等中草药,有滋养摄生之效,故名“摄山”,在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摄山栖霞寺”。




栖霞寺(一)

              山门山悬挂清乾隆御笔《摄山栖霞寺》。乾隆六下江南,六次来栖霞山,五次驻跸栖霞山行宫,前后五次共住45天。乾隆非常喜欢栖霞山,赞誉栖霞山为“第一金陵明秀山”,写出了赞美栖霞山各名胜的诗120首,足见对栖霞山的喜爱程度。




栖霞寺(一)

                                                               明镜湖

              栖霞寺的第一景是 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是乾隆年间兴建的。




栖霞寺(一)

                                                                    湖心亭

                                              湖心亭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




栖霞寺(一)





栖霞寺(一)

                                                                  白莲池



栖霞寺(一)





栖霞寺(一)

                                                                      钟 楼



栖霞寺(一)

                                                              明征君碑亭

          明征君碑位于栖霞山山门前左侧。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上元三年,高宗李治诏立。南朝创栖霞寺的隐士明僧诏五世孙明崇俨(唐高宗宠臣),为纪念先祖,向李治求取“御碑”,立于栖霞古寺前。




栖霞寺(一)

          明僧诏,字承烈,山东人。刘宋时历任征直郎、参军、正员外郎等,南齐时隐居,建“栖霞精舍”于此,后舍宅为寺,称栖霞寺。明僧诏因朝廷多次征召不赴,人皆称其为“征君”。




栖霞寺(一)

          明征君碑为唐上元三年所立,全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该碑记述明僧诏生平,以及齐梁两代在栖霞山兴寺凿像等史事。文是高宗李治所撰,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王知敬篆额。碑阴面刻有高宗亲笔“栖霞”二字,笔势雄健,神采奕奕。




栖霞寺(一)

栖霞古寺

  “栖霞古寺”四字悬挂在弥勒佛殿上方




栖霞寺(一)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东侧面上的“六朝胜迹”额,点明了寺院的历史悠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历史上三国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共六个朝代在此建都。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成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栖霞寺(一)





栖霞寺(一)

毗卢宝殿

                                            栖霞山主殿毗卢宝殿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




栖霞寺(一)

                                                                 品外泉

          寺院后山有一潭池水紧偎于陡立的石壁下,名曰“品外泉”。据史载,《茶经》的作者,唐代茶圣陆羽嗜茶,喜评天下佳泉,唯独栖霞山此泉泉味甚佳,不为陆羽所品。后世人殊觉遗憾,遂名为“品外泉”。在当时,品外泉是由中峰涧水流至千佛岩附近改由地下暗槽流到无量寿佛前汇聚成池的。泉水曾供僧人使用,后由于地质结构变化,平日干涸见底,早已无复昔日旧观。为了恢复这一景致,景区在水池与旁边的岩壁中间铺就叠石,池边驳岸造景,岩石中有流水溢出,沿着岩石一直流进池中。同时,在周边配置了一组小沙弥雕像。




栖霞寺(一)





栖霞寺(一)






栖霞寺(一)





栖霞寺(一)





栖霞寺(一)






栖霞寺(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初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