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织造府是清代官营御用锦缎织造机构,清顺治二年设于江宁(今南京)的市中心大行宫地区。康熙年间江宁织造府衙,曾五次作为康熙南巡时的驻跸处,乾隆十六年正式改建为行宫。这里的地名“大行宫”的称呼即由于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在此住过而得名。
1984年,在大行宫小学东南角施工时,发现一片完整的假山石基和几十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并挖出明清瓷片、文龙瓦当、砖雕残片及一批染料,证实这里确为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
康熙年间是江宁织造府262年历史中的黄金时期,但这座织府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诞生。康熙二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到南京担任织造,其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颙、叔父曹頫,先后就任江宁织造,祖孙三代历任江宁织造达59年之久。特别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深得康熙皇帝的宠信,在南京接驾四次,声势显赫,极一时之盛。曹雪芹就是康熙五十四年出生于江宁织造府里,童年时代过着“秦淮风月忆繁华”的生活。太平天国时期,江宁织造府被战火损毁殆尽。
曹家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和江宁织造府密不可分,“红楼梦”的大观园以此为原型。周汝昌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伴随着康熙朝六十年盛世的“钟鸣鼎盛之家,诗书翰墨之族”的织造世家,绝不可能产生我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因此可以说,江宁织造曹家是曹雪芹的根。而《红楼梦》所写的故事,又都可以与江宁织造曹家“对号入座”,如果没有这个织造世家,所发生的一切事相,也就不可能产生《红楼梦》,因此可以说,江宁织造曹家是《红楼梦》的源。
2009年元旦期间,历时三年,耗资超过7亿,由两院院士吴良镛设计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工程拆除外部围挡,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红楼梦》中景撩开了面纱,一个江南园林式的都市盆景呈现在我们眼前。因为地方狭小,吴老从明末散文《核舟记》中得到启发,把园林部分想象成胡桃雕刻,点缀以“盆景”山水,在很小的空间里营造丰富的文化内涵。织造博物馆的整体风格是取中国山水画中深远、高远、平远之意境,将北高南低的建筑群尽可能用园林手法加以覆盖,从南往北叠叠高起,如同一幅宋代山水画。
北 门
江南织造博物馆于2013年2月开放,由原来的“江苏织造府博物馆”更名为“江宁织造博物
馆”。
博物馆位于长江路上,斜对面就是著名的南京总统府。博物馆占地1.87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分为云锦馆、红楼梦馆、中国旗袍馆等,南侧有花园。
因为今年的特殊情况,云锦馆、红楼梦馆、中国旗袍馆没有开放。
从北门入口进去,门厅为“有凤来仪”厅。“有凤来仪”成语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是古时候吉祥的征兆。厅南侧内景有“敬慎”匾额,复制的是康熙御笔题词;插屏上是一篇《织造曹君示所赐御书敬赋》,从内容上看是曹玺(曹雪芹祖父)的同僚看过曹家珍藏的康熙帝御书后所作,极尽褒美之词。
整个博物馆虽然外形极富现代气息,但内部却是别有洞天。大建筑中套小建筑,上面还继续叠造建筑,实在令人惊叹。
南 门
南门位于负一层,式样别致,采用了西方建筑立柱形式,而四根立柱造型则是取自中国传统牌坊,上面有中国传统砖木结构楼堂。南立面整体为高大的白墙,覆以黛瓦,黑白分明,墙根画坛种植翠竹,分外清爽。
东 门
东门位于太平北路,为典型的传统式门厅,坐落在雕栏围绕的两层平台上。黄色木结构梁柱,黛瓦,白墙,门口安放着一对石鼓,门侧是绿树青草,让人一见便生出透过门扉一窥园林美景的念头。
楝 亭
楝亭原物位于江宁织造府西花园内,是曹家聚会文人雅士的重要场所。江宁织造博物馆的楝亭位于一层院落中,西池西侧假山之上,六角飞檐,小巧精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号荔轩,又号楝亭。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秋,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时。庐江知府张纯修来访,曹寅又邀请了江宁知府施世纶,三人秉烛夜话于楝亭,主要是怀念大家的已故好友纳兰容若。张纯修即兴作《楝亭夜话图》,然后三人分咏。可以说楝亭是江宁织造曹家丰富文化生活与高尚精神追求的象征。
萱瑞堂和西池
昔日江宁织造府的“萱瑞堂”之名,乃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599年)御赐。据说,曹寅母亲孙氏(曹雪芹曾祖母)曾是康熙皇帝幼时的乳母,曹寅少年时曾做过御前侍卫。对康熙皇帝来说,孙氏可谓恩同慈母。康熙皇帝的题字显然蕴含着对乳母的感恩之心。萱瑞堂也见证了曹家与康熙皇帝非同一般的关系。
放眼望去,整个博物馆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包围。
历史与现代的时空穿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