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芥子园(一)

(2020-08-10 07:07:01)
标签:

散记

杂谈

芥子园(一)




芥子园(一)

                                                            李渔垂钓塑像

         
          鲜有人知道南京老门东的马头墙后藏有一个“芥子园”,里面另有一番天地。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住别墅。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于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建筑芥子园。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境界。
          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明末清初,社会动乱,一个文人,仕途阻隔,功名无望,大隐隐于市,便把心绪放在了闲情逸趣上,修一小院题为“芥子园”,印自己的书《闲情偶寄》。他汇编的一本《芥子园画谱》流传于世,成为后来学画人的习本。李渔从山西收留十三岁的乔姬,从甘肃获赠十三岁的王姬,教其昆曲,组成私家戏班,“纷纷儿女共乘车”,“数年游燕识楚”,游走官宦人家,去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写的剧目《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一时名声大噪,《百里南曲之中,无不知李十郎者。》一不小心,弄成了“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的莎士比亚”,成为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人生难料,也应了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了。其实,挺好,中华少了一位碌碌的官员,却多了一位把日子过成了“戏剧”的人。李渔,他是幸运的。成功总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李渔不向命运低头,他成功了。
          李渔52岁时,举家从杭州迁居南京,一住就是20年。他在金陵营建了自己的私宅“芥子园”。在芥子园李渔完成了《无声戏》《一家言》《闲情偶寄》等著作,并以“芥子园”名义出版了《芥子园画谱》,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经历历史的沧桑,李渔的芥子园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芥子园在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地位却没有动摇,李渔在南京的文化活动也与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紧密联系在一起。
   



芥子园(一)

                                            人仰笠翁如瞻北斗,园名芥子可纳须彌。



芥子园(一)

                                                       芥子园的后堂“三与楼”



芥子园(一)

           李渔是卓越的园林建筑设计师。他自称“生平有两绝技,一则辨审音乐,一则制造园亭”,“生平痼疾,注在烟霞竹石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



芥子园(一)

                                                              一房山        

          李渔曾先后在兰溪、金陵、杭州、北京等地进行营造园林的艺术实践,其在园林营建上的奇巧构思能以小见大,分则独立成学,合则顾盼有致,体现了其独有的园林艺术造诣。



芥子园(一)

                                                                  爬山廊



芥子园(一)

          李渔别出心意设计出“尺幅窗”、“无心画”,首创以“框学”借景的手法,扩大居室的视野和庭院的空间,营造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效果,创造出无穷的意境。其窗栏体式,有纵横格、欹斜格、曲层体等式,可做窗柩也可以做栏杆,千变万化,不胜枚举。



芥子园(一)

          李渔实为一杂家,融会贯通各门类知识,信手拈来且运转自如。他有灵敏的通感能力,艺术感受力和评判力很强。他强调“取景在借”。江南园林景色之美妙处就是将自然之景“借”入人造的屋舍。这里提倡仍是既“通”且“杂”,即园林之内与园林之外的“通”,自然之景与人造之景的“杂”。



芥子园(一)





芥子园(一)





芥子园(一)





芥子园(一)

                                                                不系舟
          
          李渔建议为湖舫制作“便面窗”,沿用至房舍,另有“无心画”,“山水图窗”、“尺幅图窗”等,别出心裁,皆出乎常规之外,又得乎情理之妙。



芥子园(一)

                                                            仙源亭



芥子园(一)

         山石之设是李渔的一大绝技,叠石为山,中虚置洞,实中有虚,洞上有隙,下注水滴,其声悦耳。



芥子园(一)

                                                                    红 

          垒土为山,可以植物点缀,有天然委曲之妙。李渔在造园用石方面创造和总结的理论经典,成为园林艺术方面的不二瑰宝。
          李渔:“言山石之美者,倶在漏、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痩也。”



芥子园(一)

                                                              月   

          月榭联: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西东

           李渔一生创作了二百多幅楹联。楹联作品的内容涉及面极广,流露出诗人对社会、人情的高度敏感和至微观察,还有诸多对景色风光的独到见解和歌咏。在楹联的制作上,李渔创造了“蕉叶联”、“此君联”、“册页额”、“手卷额”、“碑文额”、“秋叶匾”等,将楹联的文采内涵与匾额的创作、悬挂跟园林景致有机融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芥子园(一)

                                                       水榭“人籁天籁”



芥子园(一)

                                                 马头墙后面是“大报恩寺塔”



芥子园(一)

                                                            俯瞰芥子园




芥子园(一)

       对于芥子园的重建,南京学者认为,要完全复原芥子园很难,原貌完全无图、无实景、无实物可供参考,只能凭李渔《闲情偶寄》及其他相关文字记载,尽可能还原当年的风貌。



芥子园(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