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我的“博文目录”看新发的博文
,不知为什么首页显示不出来,谢谢!
煦园小巧玲珑,名字也温馨,位于太平天国天王府西侧,与总统府连为一体,也称西花园。
煦园,因明成祖次子汉王朱高煦名中的“煦”字而得名。到了清代,清王朝把汉王府改建成两江总督署。康熙时,又把东侧部分改为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之职,掌管江南的织造业。康熙皇帝六次巡视江南,五次均住在江宁织造署。到乾隆时,又把织造署建为行宫,以西花园为基础建成了一个富丽雄伟的宫殿。《红楼梦》的许多场景,取材于此。太平天国建天朝宫殿时又将西花园予以扩建,成为天王府御花园。清军破城时被战火所毁,清朝道光年间曾国藩予以重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煦园暖阁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园内。
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的是一组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叠合而成。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重要要素之一,中国北方皇家园林体现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家园林往往以假山假水来体现园林的自然神韵。这座大假山在园林构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抑景作用,给游人创造一种渐入佳境的情趣。
煦园的园林构筑以水为主体。水体成南北走向,在建园手法上,为了突破单一狭长的水体,还巧用画舫、楼阁将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平面如长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较开阔的水面。南航北阁遥相呼应,东阁西楼隔岸相望,有分有聚,虽分实聚,景致自然和谐。
煦园的亭台楼阁也布置得十分巧妙。“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桥可渡,南面有石舫相对。山上有座金字亭,称为六角亭。这座飞檐翘角的亭子为双顶,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浑然一体,亭下有山石相衬,造型别致,因而称之为“鸳鸯亭”。
左边平台上的那座建筑叫桐音馆,是煦园内最大的建筑物,其建筑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馆是当年洪秀全与部下商议国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异口同声的意思。在桐音馆北面的一组假山群中,有一块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笔“印心石室”4个大字。据说当年的两江总督秦澍少时家贫,却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块上研读,后来终于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于他潜心钻研的精神,赐“印心石室”4字,用来勉励后人。
南京园林不多,著名的有“瞻园”、“煦园”,都是AAAAA林园。
园门呈圆形,称月亮门、月洞门或月门。透过园门远观园内景色,如对明镜,意趣无穷。
十二生肖假山群
“方胜亭”。方胜,又称双菱,指两菱形相叠。亭基方胜,上为双顶,远观是双亭并立,近看却一亭独伫,小巧玲珑颇为别致。飞檐翘角,如欲飞的鸳鸯,又称“鸳鸯亭”。
“太平池”。水池形如巨大的花瓶,取意为平静、平安、平和、太平等。太平军将水池砌成瓶状,应是取平等之意。池壁所砌的青砖都是太平军从明故宫城墙上拆下来的。我们姑且称其位太平池。也有称太平湖的,但因四壁都砌了砖,故称池更为贴切。
“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
漪澜阁两旁以单孔石拱桥与两岸相接。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文每日往返住所和办公室,这里是必经之路,并在此也设办公室,故后人称“中山堂”。
“漪澜阁” 。此阁与“不系舟”
遥相呼应,四面环水,建于池中露台之上。中秋之夜祭月,祭毕赏月时,请乐师隔水奏乐,曲乐声从水面上传过来,格外清润悦耳,这叫“水音”。漪澜阁因其正对不系舟,还有“水舟双鉴”之名。
太平湖倒过来看,瓶底是“不系舟”。
太平湖左边是“夕佳楼”
太平湖右边是“ 忘飞阁”
园门的墙脊做成波浪形,称为“游龙脊”。因其状为云头,又称为“云墙”或“龙拱墙”。
“望亭”。此亭是太平天国时期天朝宫殿的望楼,上虚下实,视野开阔,登楼即可瞭望宫殿全貌。清军攻占南京时被毁。后清朝又重建,但高度大大降低,已失去了瞭望功能。
这块太湖石的外形很像跃起的鲤鱼,正合鲤鱼跳龙门之说,神韵独具。
“桐音馆”是园中最大的建筑,以桐木建成,曾是曾国藩的花厅。门前屋后有大梧桐树数株,雨打梧桐,声趣雅然。
印心石室
当年的两江总督秦澍少时家贫,却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块上研读,后来终于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于他潜心钻研的精神,赐“印心石室”4字,用来勉励后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