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2015-01-05 21:03:10)
标签:

文化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齐白石)

      元旦,到南京博物院艺术馆,观看“吴为山雕塑馆”的当代人物雕塑。

      雕塑家很年轻,长发飘飘,潇洒倜傥。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看吴为山的人物雕塑,在秦淮河上见过他的雕塑

作品《李白》,在夫子庙见过他的《秦淮八艳》,特别不能忘记的是在南京大屠杀展览馆里见过他的《家破人

亡》、《最后一滴奶》。

      艺术馆内陈列的都是我国文化名人塑像。老子、孔子、李叔同、李白、郑和、鲁迅、齐白石、徐悲鸿、林散

之、马三立......   一座一座看过去,立刻喜欢上他多件作品。《齐白石》从消瘦的面孔,到长髯,到许多皱褶的长

袍,捕捉了一个癯然独立的精神。《林散之》超凡脱俗的“高僧”形象,与其书画之高古清逸而内蕴骨劲的精神

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费孝通》开朗的面貌,幽默的谈吐和乐观的精神刻画得栩栩如生。马三立的神态顾

盼,扬手投足之间,传递隽永的艺术神韵,似乎正于不经意抖出”逗你玩“的包袱。还有代表雕塑界最高荣誉的

英国皇家大奖——攀格林奖的作品《睡童》,婴儿睡得正香,脑袋稍稍向后仰,小嘴半张,十分可爱。睡童形

象,像吴为山的很多人物塑像一样,面部平坦,五官模糊,甚至看不到眼睛的轮廓,但那种天真、可爱的神韵却

是一望即知。这大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精神。《问道》、《老子》、《超越时空的对话》......

赋予冰冷、坚硬的材料以炽热的灵魂,赋予静态的造型以灵动的气韵。

       中国的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形成了很多共性的东西,相比之下,雕塑家的个性东西显然就很缺乏了。

这一点雕塑就不如书法,书法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注重个人风格。由于雕塑艺术长期以来受到皇权、宗教的限制,

雕塑造像皆为仙佛造型,出自想象,面目必多雷同。即以西安的兵马俑而论,上万个搁一块儿,密密麻麻,黑压

压一片,真壮观;单个一看,基本上全长一个模样。还有那全国南北的五百罗汉,造像者非不想塑造不同面型,

然而脱离实际人物,想象究竟有限,其捉襟见肘之窘态在在可见。西方与中国迥异,雕塑的人物有着鲜明的个人

特点,男性一定要强调肌肉的力量,女性要强调曲线的美。他们也有神的题材,但是这个神都是按照人的模样创

造出来。中国没有一个人长得跟释迦牟尼一样,但是西方的雅典娜就是根据人的形象雕刻出来的。希腊也好,罗

马也好,神跟人的毛病都一样。希腊的宙斯,相当我们的玉皇大帝,这位神只要一看到人间有美女,就把她带到

天上,私生子就有什么酒神、农神,天上的神都是他生的。中国只有圣人、完人才能搁在庙堂,孔子、孟子、关

羽、岳飞......他们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不蓄姬妾,不攒财宝,精忠报国。欧洲人为什么把神塑造成这样?除

了明显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安慰,意思是神都可以是这样,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如何用东方语言来表达个性精神,这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吴为山作品所展示的时代风格,让我们

看到了中国雕塑艺术已遂进了一个新境界。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对精神的理解融贯进去。

        古希腊的雕塑注重形体,比较忽视神态、表情,创作时间漫长,十年、甚至几十年反复修改才能完成。而中

国写意雕塑则不同,它往往迅速成形,集中体现在对瞬间表情的捕捉,并把这种表情夸张化。这在民间泥塑表现

得尤为明显。而吴为山所倡导的写意雕塑就是重在神似,在继承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西方艺术的思

想,做出中国雕塑的独特个性。在包容中保持本色,便有了内在的个性,就像乡音未改一样。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天人合一  —— 老子

       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的代表作《老子》,2012年12月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获得世界美术金奖。该作品以老

子虚空的哲学为创意,造型磅礴、气韵高古,内中刻有道德经,表现了虚怀若谷、满腹经纶的先哲形象以及中国

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上善若水—— 水韵潺潺,缓流山涧,慧如涌泉,生生不息。
       
老子不似孔子,老子恍惚,物在恍惚中,象在恍惚中,……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作品所蕴藏的深厚内涵令人动容。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问道——孔子  老子

      《问道》是吴为山专门为“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联合国特展”创作的雕塑作品,孔子谦逊,老

子悠然,一刚一柔,若擎天立柱,矗立于精神空间,其创作灵感来自于“孔子始周,问道老子”的典故。老子新

沐披发,与孔子语以深藏若虚、适时而动的思想观念。孔子回去后,告诉弟子们说:“今天老子好像是一条

龙!”它表现的是两位圣人的情怀与智慧 ,交往与礼仪,更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问道——孔子 老子

       看那躬身而立的老子,长发披肩如同新沐,一身衣褶水般泻下,辅之以满面神秘混沌的表情,生动诠释了道

家虚空玄妙、以柔克刚的思想主旨。在其身侧,是面容仁善身形端方的圣人孔子。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空谷有音——老子出山
                          悠悠间,紫气东来,仙翁飘然,青牛蹄迹,不见踪影,唯恍唯惚兮,塑形以记。……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齐白石)

      《 超越时空的对话——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格外引人注目。吴为山超现实主义手法虚

构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和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对话,寓意中意两国跨越时空的文化艺术交流,富

有深意。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质量,被长久地留在了威尼斯博物馆。

       此作品将西方大师与中国大师同置于一个对话空间,在文化差异以及美学特质异同诸多因素中找到相同点,

从而创作了经典之作。该组作品被西方作者评论为相互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圣像”;被东方学者称为是东西

方艺术之门的两位“门神”。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弘一法师(高僧)
       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美性、哲性、神性;与佛教之戒、定、慧有很大关联。戒即戒除许多物质

生活中的东西。定,禅定思考,宁静而致远,最终获得解脱。

       此像为心相,悲欣交集矣!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民族脊梁——鲁迅

       鲁迅先生如刀刻切削的文字,犀利而深刻,正如他的长相与人格。雕塑表现他在白色恐怖下决然迈步,轮廓

清晰、线条刚毅,微微昂起的头分明内蕴信念。这是独立于时空的永在,是冲破黑暗寻求光明的希望!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钱钟书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哲学家—— 冯友兰

       冯友兰先生的像是用整块大石头雕成的,郁然、凛然。95个春秋在人间的言行,一生遭遇的甘苦、悲喜、

顺逆都浑融其中。每看到这尊塑像,“我忽然仿佛听到父亲那熟悉的咳声”,宗璞说。“她多次到清华大学和北

京大学瞻视父亲的雕像,每次都觉得有新意,”我感到一种力量,好像父亲正从远方走来,越走越亲近。“这两

所大学是冯友兰生命所托之地,雕塑家用尖利的刀锋挖出了深藏哲学家内心的峥嵘岁月,岁月的皱痕中隐藏着忧

郁与温情,以及哲学家对莘莘学子的恒久期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社会学家费孝通

                                       这是真正的费孝通——开朗的面貌、幽默的谈吐、乐观的精神。

                                       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诗意,没有淳朴的情感,作品一定不会感人。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似与不似之魂——齐白石(画家)
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齐白石

                   《齐白石》从消瘦的面孔,到长髯,到许多皱褶的长袍,捕捉了一个癯然独立的精神”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墨魂——黄宾虹
“吾师乃是黄山老,天外莲花第一峰。”这是黄宾虹先生的弟子林散之,曾观黄宾虹画作后动情写下此句。

一个沉迷于大山大水中的艺术灵魂,在我的视野里,他是雨后彩虹下的青峰。——吴为山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迥立向苍苍——徐悲鸿大师

                                 书法中的“晋人”风骨“和”奔马“中的爱国情怀是一代大师的风范。

                                 ”纵横逸气起风雷“。锐意”复兴中国美术“的悲鸿大师一路风尘......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硬骨头书法家——高二适

       关于《兰亭序》的真伪问题,1965年,高二适先生曾与郭沫若先生打了一场笔墨官司,毛泽东主席曾为此写

下“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当年,《光明日报》率先报道了这场震动海内外文坛的事件。

       高先生书风浩荡,人品峥嵘。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潘天寿(画家)

                         静坐观妙山花漫,胸罗层云卷巨澜。铁线横空其骨强,而此众生仰寿颜。——吴为山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行吟中的林散之(当代草圣)

                                                            桃花水涨碧潺潺,独步桥西意自闲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行走的人——艺术哲学家熊秉明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逗你玩——相声大师马三立
        马三立从20世纪40年代就活跃在艺坛。亲切、自然。

        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他是天生的一件雕塑。神态顾盼,扬手投足之间,传递隽永的艺术神韵,似乎正于不经意抖出”逗你玩“的

包袱。马三立说:观众尊称我为艺术家,我认为艺术家应当把生命的精华全部奉献给艺术。

        塑马三立重在于立住一精神。吴为山迅速地捕捉了马三立抬起右手绘声绘色表演的瞬间,将这位相声大师幽

默、睿智的特点表现得非常到位。吴为山认为雕塑的过程就是做加减法的过程,马三立很瘦,就用减法,减到最

后就只留下雕塑的筋骨和灵魂,再少一分雕塑就立不住了。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李可染(画家)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吴冠中(画家)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石鲁(画家)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睡童》
     《睡童》在伦敦获得英国皇家雕塑大奖——攀格林奖,这是亚洲艺术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雕塑界的重要奖

项。

       看那甜梦安然的“睡童”,脸颊微仰向天空,双眼紧闭,小嘴微张,似乎正遨游在美妙梦境,甜美的鼾声在

空气里流淌。此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一目了然的视觉语言,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看懂。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李白(诗人)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郑和(航海家)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吴为山,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游于欧美,现为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英国肖像雕塑家

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特邀理事,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委员。在南京大学成功地开办了集教

学、创作、研究于一体的美术美术研究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系列雕像研究与创作,形成了内

蕴深厚、风骨超然、刚柔相济、气象辉穆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他提出“写意雕塑”的理论并

实践之,概括性总结出中国传统雕塑的“八大风格”之说,为建构中国式的雕塑体系作出了富于创造性的积极尝

试。

       吴为山雕塑的另一类题材是富于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母子、少女、幼童。这类作品的意象是古代诗性智慧的

一次新的觉醒。他创造的人物那种诗意的温情,有着直接打动观众的温情。可以说,从《睡童》到《文化名人系

列》到新作《老子》,吴为山完成了他写意雕塑的梦想——成长——成熟三部曲。

 

 

看中国当代人物雕塑 

                                                                        南京博物院艺术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