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海寺

(2012-05-08 06:37:47)
标签:

《南京条约》

郑和七下西洋

天妃宫

南京静海寺

静海寺


    历史上的南京,是一座古刹名寺集中的城市,曾经留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佳句。

   “静海寺”始建于明代,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却和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事件密切相关。第一是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第二是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就在这静海寺里议定下来的。正是由于这一荣一辱奠定了静海寺在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地位。

    在静海寺这座古寺里,曾珍藏和栽种过郑和下西洋所带回的大量珍宝和珍稀植物,这里又是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议约地,这里更有庆祝收复香港的155响钟声。这座建于明代的南京古寺,像大海边巍峨不动的黑色礁石,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最强健和最微弱的脉动。

 

静海寺

                                              郑和纪念馆

 

静海寺

 

 

静海寺


                                

静海寺

    十六世纪中叶,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游历天下,曾在静海寺考察海外药材。号称“金陵律寺之冠”的静海寺此时可谓名垂青史,殊荣非常。

 

静海寺

                                             古静海寺

 

静海寺

    明朝永乐年间,国力强盛,天下太平,郑和七下西洋,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了异国他乡,明成祖为了褒奖郑和,于是敕建了静海寺,题名取四海平静之意。数百年来,静海寺几经毁损,历尽沧桑,岁月的痕迹在这里随处可见。

 

静海寺


    这块6米多高的天妃宫碑,是当年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的,天妃指的是妈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妈祖是护佑航海者安全的神明,当年郑和第5次下西洋归国途中,遭遇了狂风巨浪,整个船队险些葬身鱼腹,当他们平安回国之后,皇帝特立了此碑,一是颂扬妈祖的圣德,同时也记下了郑和下西洋的丰功伟绩。因为港澳台和东南亚很多同胞都信仰妈祖,所以,这块天妃宫碑现在成了他们连接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成了和平统一的象征。

 

 

 

静海寺

    郑和带给静海寺的辉煌渐渐黯淡了,1842年8月,英军从南京燕子矶登陆,兵分两路,一路占领南京的北大门迈皋桥,一路占领制高点紫金山,在山上架起大炮。清政府屈服于侵略者的船坚炮利,在静海寺内与英军谈判,将这间不大的会议室作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议约地。
 

静海寺

    就在这间不大的会议室里,英国的代表和清政府的官员坐在了一起。英国的全权代表璞鼎查、海军司令巴加,分坐两侧的是清政府的钦差大臣耆英和伊力布,就在那张桌上议定了令中国人遗恨百年的《南京条约》,把中国的香港割让给了英国。

   

静海寺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静海寺


 

静海寺

                                            警世钟
     

    现在的静海寺,已经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大量的实物和历史图片再现了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侵略者的贪婪和清政府的腐败,以及中国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壮举。在那个难忘的1997香港回归之夜,一口警世钟撞击了155下,它雄浑深沉的钟声,荡涤了静海寺数百年来所蒙受的耻辱,宏亮的钟声在海内外炎黄子孙心中久久回荡。

 

静海寺


 

静海寺


 

静海寺

    仿古铜镜,镜名为“史鉴”。镜座上刻有“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名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杜鹃花随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