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菜市场琐记

标签:
西单菜市场 |
分类: 人生记忆 |
西单菜市场开办在民国初年,最早是在西单北大街路西,舍饭寺东口空地上,用木板临时围了个圈儿,里面是一家一户用蓬帐隔开的摊店,中间是摊位相连的货摊,专门销售新鲜蔬菜、水产品、肉制品、豆制品以及鲜果等物。后来逐步发展完善,从露天到建铁罩棚,完全封闭起来是上世纪40年代中期才完成的。菜市场里的货摊也逐渐从小本经营发展为有名的店铺,大多数既能零售,也能给西单一带被称为“八大春”的大饭庄批发商品。
1956年西单菜市场改建重装开业,1957年实行统一管理。1979年投资近百万元改造装修,营业面积达1290平方米。菜市场的周边聚集了西单百货商场、首都电影院、长安戏院、西单剧场、鸿宾楼饭庄等商家,人们既能逛街又可以买菜,所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营得红红火火,曾日接待顾客5万人次,是全国十大菜市场之一。
菜市场设19个商品部,主营全国各地蔬菜、副食、水产海味、肉食禽置、熟肉、豆制品、腊味酱菜、糕点食品、烟酒糖茶等名、特、优商品,并有加工内丝、内片、肉丁、内馅,代客加工鳝鱼、元鱼和宰鸡、宰鸭、退毛、开膛、剁块立等可取的服务项目,同时出售各种盘菜、套菜、全席桌菜,开展电话函购、代客送赞、代客邮寄、寄篮售货、包户服务等业务。
当年计划经济下物资匮乏,买什么都要严格凭票、凭“本儿”(副食证),很多地方就是拿着票都买不着东西。西单菜市场作为全市副食行业重点户,商业部门调拨货源时,一般都要给以照顾,所以附近居民上不仅相对容易买着“本儿”上的东西,还能寻觅到细菜、豆腐、瘦肉、稍微宽点的冻带鱼,1980年,菜市场普遍出现议价商品。议价粉丝粉条、五香豆干、糖蒜酱瓜等纷纷摆上柜台。
西单菜巿场离我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很远,因而很少光顾,只是在80年代,我考上了电大,上课地点先后在宣武门外或广安门外,有时下课比较早,回家路过西单曾经去过几趟,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1997年,西单菜市场因西单改建而拆除,地块上矗立起了君太百货,也沒有异地经营。
照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