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标签: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
分类: 博物揽胜 |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位于东直门内北小街与北新桥三条东口交界处,是首家全面展示中国移民史、移民现状的国家专题博物馆,由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倡议兴建, 2014年10月21日建成开放。
华侨一词始于19世纪末,大量使用于20世纪初,特别是1905年以后。据考证,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旅日横滨华裔创办一所子弟学校,名为华侨学校。这是华侨一词最早见于文字,后被同盟会人广泛传播使用,逐渐成为近代旅外中国人的通称。
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为中国人移民海外历史、华侨华人海外生活篇和贡献篇、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中国侨务等四部分。展览使用图文结合、场景复原、艺术品创作、多媒体展示等手法辅助文物展示,帮助观众了解中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开拓、创业和所作贡献的历史,展示近代以来华侨华人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支持以及中国侨务机构的沿革发展。
第一展厅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古代海外移民,近现代海外移民和当代海外移民三个部分,勾勒了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轮廓。第四部分世界移民史中的中国移民,介绍了移民常识及世界主要移民国家的概况。
展品中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前在泉州所立“行香碑”拓片,澳门招工馆场景等。
第二展厅采用场景复原的方法,以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真实再现了华侨华人在海外的生活图景和文化习俗。
在展厅中,观众能够形象生动的看到华侨当年生活的场景,有裁缝铺、饭馆、理发摊、药房等,从中也可以了解当年华侨在海外谋生的艰辛。
展厅中还介绍了华侨戏院、学校、报社、俱乐部、商会等场景,还有新加坡天福宫,馆中所供奉的妈祖是湄州妈祖祖庙分灵。
第三展厅展示了华侨华人凭着自己的勤奋勇敢,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为驻在国做出的特殊贡献。
第四展厅介绍了在各个历史时期,华侨华人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中国侨务机构和侨务政策的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