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胡同博物馆

标签:
东四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风貌图片展 |
分类: 博物揽胜 |
日前,我到位于东四四条77号的东四胡同博物馆参观。
东四胡同博物馆是1940年左右建成的一座典型的三进四合院,砖木结构的28间建筑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完整结构。我到博物馆时,正赶上每天上午十点半的一场讲解,担任义务讲解员的是一位胡同里的老居民,我便随他的讲解进入院内参观。
博物馆大门上的匾额由王蒙题写。门两旁的鼓形门墩保存完好,上面的花纹清晰可见。迈进大门,迎面是雕花石影壁,左侧月亮门上方有“国风静巷” 四个字。跨过月亮门可看到一个制作精美的垂花门,两侧还特意保留着上世纪书写的“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树首都形象为金盾增辉” 的标语,一看就知道当初曾是派出所的办公驻地。
垂花门旁摆放着一个水缸,通体黑色,上有铜色莲花、狮子头和装饰花纹,是清末民初时期的物件,是八条社区一位居民收藏的。
在倒座房里是东四印象展区,展出了许多东四地区的老照片。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当年的东四牌楼、东四北大街、东四五条、朝外大街等地街景。
还有一间时间回廊,带领观众回到一二百年前的东四。
在二进院引人注意的是,在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的上空是一件艺术作品,形制弯弯,皎洁如玉。这件题为“月影”的作品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如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一条纽带,将一进院和二进院连接起来。
在文化探访展厅内,运用了新媒体技术,现场分为北京老字号、北京小吃、电影里的胡同、北京声音和孩子们的胡同等五大视听板块,市民可以在这里戴着耳机看视频,了解老北京文化。
在历史文化展区展出了很多向居民征集来的东四古老的物件,有古老建筑构件、嘉庆二十二年老城砖、福康安府的金丝楠木荷叶墩以及原木色角背等。
东四博物馆收集来的第一件展品是一个衣柜,是上世纪40年代结婚时用的物品,左边门上镶嵌着一块全身镜,抽屉上的铜把手带着沧桑和年代感。
展品中还有粮票、傻瓜相机、一本编钟造型的家训、蛐蛐罐、民国时期的鲁班凳等。
在一个红色盒子中有一团发紫色的老米,是南新仓仓廒内最上层的气头米,历经岁月炭化变色却不霉变,被称为仓烧老米。
在三进院里有一个大大的球体作品“星天”,上面镌刻的二十八星宿,与浑天仪上雕刻的二十八星宿相呼应,并与二进院里的“月影”连成一条时空的主线,在四合院里架起一座跨越时间、空间、民族、文化的桥梁。
三进院里正在举办“东四胡同风貌图片展” 。
在“历代舆图话变迁”部分展现了元、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东四地图,介绍了东四的历史沿革和棋盘街的形成。
在“寻踪踏痕访古迹”部分介绍了东四牌楼、朝阳门、南新仓、孚郡王府、朝阳门天主堂、大慈延福宫、崇礼宅等地标性建筑,展现东四地区悠久的历史底蕴。
在“教化育人泽后世” 部分介绍了五条幼儿园、育芳小学、七条小学等教育机构,展现东四地区悠久的人文底蕴。
在“人文荟萃居胜地” 部分介绍了曾居住在东四头条至东四十条、朝阳门北小街等十一条街巷胡同里的吏部尚书福康安、清辅国公载灿、茅盾、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侯宝林、孟小冬等名人,展现东四地区人杰地灵的锦绣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