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说年画

标签:
年画 |
分类: 往亊琐记 |
北京人过年贴年画由来已久。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按传统年俗,每逢过完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后,家家打扫房屋,把墙上的旧年画取下来,再买几张鲜艳悦目的新年画换上,以表达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的喜庆和企盼之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等。年画因过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张贴后又可供一年欣赏之用,在清光绪年间被正式称为 “年画”。
年画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传统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我国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则是《老鼠娶亲》的年画。
新中国成立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为大众所喜爱。年画在适应年节装饰需要的前提下,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剧人物、世界风情、现代生活以及山水花鸟等。年画大部分是对开大小,也有四屏条,绘制都很精美。年画的作者不少是美术大家,画法上在年画的传统表现形式上,还吸收了国画、油画、水粉画等艺术形式,更加喜闻乐见。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古元的《毛主席和农民说话》、刘继卣的《武松打虎》、李慕白的《大鲤鱼》等都是传播很广作品。
当年,过年前买年画是我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过元旦,年画就大批上市了。新华书店、文化用品商店、百货商店的文化用品柜台都有年画专区,就连街巷里的小店也挂上了年画,一些闹市的街头还有专卖年画的地摊。商店里每种年画都用曲别针别在绳子上,然后挂在柜台上方,一挂就是好几排,看得我目不暇接。年画的品种真多,如《我们热爱和平》、《雷锋和红领巾》、《学天桥赶天桥》等反映新人新事新风尚的;《开国大典》、《毛主席和少年儿童》、《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等描写革命领袖和群众在一起的;寓意着吉庆有余的大胖小子骑鲤鱼的《吉庆有余》、《长命百岁》;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庆祝节日》、《打扮起来》、《北海溜冰》、《按时到校》等都受到顾客的青睐。每次我都买上四五张,回到家里在大人的指点下小心奕奕地贴在墙上,顿时屋里焕然一新。
(文中照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