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漫记之三:古城文庙

标签:
兴城古城文庙棂星门泮水桥卧桐成林大成殿 |
分类: 云游四方 |
兴城古城文庙,亦称孔庙,位于城内东南隅,始建于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为辽东都指挥刘斌所建,经历各朝代多次维修,得以保存完好,是东北三省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文庙。
步入文庙,院内苍松翠柏,绿荫掩映,曲径通幽,体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
兴城古城文庙中轴线上贯穿着三进庭院,在第一进院落,南面垣墙正中有照壁与垣墙连立,照壁使从门前经过的人看不到庙的内部,从而产生肃穆庄严的感觉。北面有棂星门,意味着孔子是天上星宿下凡。祭祀孔子时,只有状元到来才可以打开,所以此门也称状元门,平时只走棂星门两侧的月亮门。
过棂星门是二进院。院心有泮水桥(状元桥)一座,泮桥北庭院正中为戟门,它立于高高的台基之上。戟门名为门,实似殿,三楹单脊硬山式殿堂并各有穿堂门。戟门是一种身分地位的显示,《唐志》中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私立门戟”,后来,称显贵之家为戟门。由此可见,孔庙高立戟门,实际是孔子在古代帝王心目中地位的显示。
二进院内有一奇景,1997年台风将一棵有300多年树龄的梧桐树刮倒,不偏不倚,倒在东庑北山墙前,树根暴露,树叶干枯,第二年春此树复生,枝叶繁茂,竞成“卧桐成林”一景。
过戟门向北便是第三进院落,戟门相对甬道中部立孔子石像一座,整体白玉雕刻而成,在甬道尽头,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是后人对孔子的最高评价,指孔子集大的成就。正殿门额上悬挂着“万世师表”巨型牌匾,是从清朝康熙年间保存下来的珍品,殿内供孔子神位,东西两侧还供奉着“十二哲人”牌位。殿顶高悬八块清代皇帝题匾及民国总统黎元洪的一块题匾。题匾布置与北京孔庙相似
文庙中还有一处碑林,看来是古城各处遗留的石碑或古建筑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