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2017-06-11 15:56:28)
标签:

郭沫若故居

“妈妈树”

《女神》

“沧海遗粟”木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类: 博物揽胜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18921978),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市人。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学四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像

郭沫若故居位于北京什刹海前海西岸,前身是清代和珅的王府花园,后因和珅被抄,花园遂废,在同治年间,成为恭亲王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时,恭亲王后代把此地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为宅院。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蒙古驻华使馆的驻地,宋庆龄也曾在此地居住过。郭沫若自196311月由西四大院胡同5迁居至此,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5年。 

从地安门西大街进入前海西街不远就可以看到路西有座高大的府门,对面有块巨大的砖砌照壁,府门上方悬挂着邓颖超题写的郭沫若故居金字牌匾。进入故居庭院,迎面是一座绿荫遮盖的小山丘,右侧是一株漂亮的银杏树,郭沫若喜欢银杏树,称它为“中国的国树”、“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1954年的春天,夫人于立群患了重病去外地治疗,郭老带着孩子们从西郊大觉寺移回一棵只有手腕粗细的银杏树苗,种在大院胡同寓中,并为它起名妈妈树,期盼孩子们的母亲早日康复归来。后来搬家,郭老也把树移植到了现在的四合院里。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府门上方悬挂着邓颖超题写的郭沫若故居金字牌匾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院中的小山丘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妈妈树

在银杏树旁的一块紫红色大理石基座上摆放着郭沫若的全身铜像,铜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据说郭老生前也爱在院子里这样坐坐、看看。铜像对面山丘旁的一面白墙上是郭沫若的墨迹:“百花齐放百鸟鸣,贵在推陈善出新。看罢牡丹看秋菊,四时佳气永如春”。垂花门前有两口铜钟,一只铸于明天顺元年,另一只铸于清乾隆年二年,是郭沫若生前的收藏。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的全身铜像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的诗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垂花门和门前树下的铜钟

跨进宅院中的垂花门,四合院中海棠盛开。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故居中的四合院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在四合院里的海棠树下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四合院里海棠盛开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在四合院里(摄于2002年)

四合院东西厢房及后排东房为郭沫若生平陈列室,展示这位诗人、学者兼战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学、历史、考古、翻译等领域中的成就和为和平运动所作的贡献。

生平陈列中有郭沫若少年时的照片和上中学时的作业本和成绩单。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生平陈列室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参观生平陈列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的出生地乐山沙湾镇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少年时代的郭沫若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中学成绩单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的数学作业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的第一本新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与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当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与创造社同仁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翻译的马恩著作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在南昌

1928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在陈列室中有一只没有油漆的日本式木匣,木板已经被岁月涂成棕灰色,上面有沧海遗粟四个楷体字。木匣里曾经装有九种甲骨金文著述手稿,是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学术研究的精华。这只木匣曾放在日本,直到1957年春,才被友人送回到主人身边。郭沫若对此感慨许久,题写了沧海遗粟四个大字,并写下几行小字记述了木匣的辗转经历。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沧海遗粟”木匣

1946年后,郭沫若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19524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和毛泽东在一起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9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在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和部分著名科学家的建议下,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郭沫若兼任校长,当时许多著名科学家都在校任教。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大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生平展中展出了郭沫若给科大的题词和所作的科大校歌。我的大哥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即进入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大任教,直至1980年。1979我和老伴从北大荒返城后也曾在北京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勤工俭学”。中国科大“文革”时期由北京迁往安徽合肥至今。近年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大学。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华罗庚等和科大师生在一起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给科大的题字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作词的北大校歌

四合院的正房是原状陈列,有郭沫若的卧室、会客室、办公室。后罩房是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的画室、书房和卧室,里面的摆设和陈列与郭沫若生活在这里时一模一样参观者只能隔窗参观。

客厅右侧钢琴前的单人沙发是郭沫若习惯坐的位置,窗台上时钟的指针标示着郭沫若去世的时刻:下午四点二十分。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原状陈列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一家人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的客厅

郭老的办公室跟客厅东面相接,室内靠窗对面放着两张书桌,桌子上的台历翻开在他去世的日子。郭沫若自16岁起因患肠伤寒导致双耳重听,助听器几乎陪伴了他的一生,现在助听器仍静静地放在办公桌上。于立群录毛泽东诗词《沁园春·》的墨迹挂在墙上。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的办公室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使用过的助听器

办公室东边的小门通向卧室。卧室里摆着一张棕绷床,上面铺着绿格子的床单。床边的黑色书柜装有郭沫若时常翻阅的《二十四史》。床下摆放着郭沫若常穿的内联升圆口布鞋。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的卧室

还有一间陈列室集中摆放了郭沫若生前室内的书柜、桌椅,他的行草《咏武则天》悬挂在中间,还有他生前的著作等。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用品陈列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用品陈列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所作《甲申三百年祭》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题写刊头的杂志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为傅抱石画作题字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晚年郭沫若

京城名人故居之六: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参观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