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定)解脱学》之二

(2012-03-23 10:03:59)
标签:

释光宗

修佛

念法

心灵

默念

杂谈

分类: 修行

 

解脱法十讲

 

(公元一九七八年四月八日在雪梨「澳洲中华佛学研究社」讲)

 

第一讲

 

诸位大德:

今天,我很荣幸在贵社与诸位共研佛法,佛法如大海,广大无涯,应如何谈起?我就选择一种与诸位切身利益有关的「解脱学」,来与诸位研究,希望诸位因此而获解脱,得大自在。

解脱学就是改良过的禅学。不名为禅,而名解脱者,因修禅不一定能获解脱,本法门如能按图索骥的修下去,解脱大门,将会为你打开的。

佛教的禅宗,风靡了许多学者和志在解脱之士,可是,不少人修了多年,毫无所获,更有出了纰漏的。所以,造成人们起了「敬禅宗而远之」心理,来看待它。

达祖的禅宗,是正法眼藏。正法,佛法也。禅宗是三藏十二部的眼目,像吴道子画出的神龙,栩栩如生,却没有眼睛,不能飞腾,一经点上,立该脱纸而出,冲上天空。

禅宗的口号是「直截了当」。直接,不拐弯抹角,方法简单。了当,是至上圆满和安全。可是,却有人修出了毛病,又是如何解释呢?这是方法上出了问题,非禅之罪也。

禅有南传和北传两大派,南传主张制心一处,使万念归于一念。北传却进一步,使一念化入无念。南传禅师,使尽浑身解数,使学人达到一心不乱。其教法各凭自己心得,多采多姿。时间关系,恕不能逐一介绍。

北传的禅,百花齐放,但最受人乐道不疲者,要算上达摩祖师的禅。

达祖禅独树一帜,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方法很科学,先把自心找出,然后在心地上做功夫。六祖也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因为,佛法是治疗心病的,识得心是最基本条件。

有不少的修行者,问他在修什么?他们会不约而同说是修心。再问他,心在哪里?心为什么要修?便瞪目结舌,不知所云。研究过楞严经的人,会说「心不在(身)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这些依经答出的禅人,相信对心的观念,仍未能十分明了。

我前天答香港一位法师的询问,说明真正的佛法,不在嘴巴,也不在白纸黑字上,而是要脚踏实地,按步就班修出来的。时至今日,佛教的最大缺点,是说多于修,或修而不通。使这个神圣光辉的宗教,只剩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躯壳。

学佛的目的,在求自我解脱,进而助他解脱。人,是身心的混合物。七尽之躯,受着大自然的支配,有生老病死,无法抗衡。当然,也有人想把它炼成金刚不坏,寿同天地。事实上,地球尚有变灭之日,当地球灭了以后,你这颗金刚,要安之何处?

心灵是形而上的东西,不随著身体生灭而生灭。功夫用在心上,极合逻辑。但问题的重点,应如何把心找出来,这是先决条件。

「楞严经」中七处征心。十番显见,精彩之至。但该经征出来的结果,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真心,给予我人只是一个成道者的概念,对薄地凡夫来说,贡献不大。

心在那里?倘不得而知,修起行来,便是无的放矢,终归落空,如此而期解脱,无异缘木求鱼。

其实,找心并无困难,请你闭上眼睛,注意身体里面,发觉里面有自言自语,有说有笑,便是找到如仪。不过,这样找到的心,佛学上称为妄想心,又叫念和生灭,正在发狂的心。

妄想心,经中谓为「水中月」,无一是处。它,是苦海,轮回。不过,志在解脱之士,要找到它,这是最起码的条件,因它对面,便是一轮明月,洞照十方。

其次,念佛心,我人合眼默念药师如来四字于心内,回光返照,边念边注,心水澄清后,便发现身体内有「能念」物,虽不闻其声,不见其形,但感觉上不能否定那东西的存在这念佛之心,经中说为「第二月」,捏目所成,在真月外围,距离不过咫尺。

见妄想心,任何人都能达到,只要把眼皮合上,注意身内,便发现肉体内别有名堂,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单纯,有说有笑,乱七八糟。

见念佛心要有些功夫。否则,纵你闭着眼睛,默念佛号,仍难见到,心清出现,人人都 能修到。

真心,即心灵无念,了了长知,恢复了正常的心。它的别名,多达三个数字,如本来面目、本地风光、主人公、真如、实相、圆觉、一真法界、法性、法身、如来藏、海印、庵摩罗识

我们不是在说教,纵然把经中真心所有的别称,诵得滚瓜烂熟,对我人切身,毫无利益,我人所要了解的,是见了它有何利益?有什么方法来见到它?永远与它同在。

 

第二讲

 

佛教千经万典,多采多姿,其共同目的,在求众生悟入「佛知见」。佛知见是什么?就是真心,真心是何东西?要劳动佛祖大人,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馀会,无他目的,只求众生见到了它。

关于真心的阐述,佛学中不乏资料可陈,如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随缘赴感,无不周遍,都说得不错,可惜太玄了些,给人的感觉,它像是生在玉皇大帝的屋顶,凡夫俗子,那能证得?

其实,要证你的真心,简单得很,只要把你藏在身体内纷纷扰扰的捞什子,用方法使它停息下来,妙明真心,随着出现,常乐我净也跟着出来,无师智,六神通,也不请自至矣。

这种理论,对在五里雾中的众生来说,未能有太多的体会,只给他一个概念,因为这是修行的结晶,解释不了的。

佛法是一种形而上科学,重在实行实证,由于传久失真,方法偏差,行而不通。所以,佛学便被众生们挂在嘴边,变成哲学、玄学、神学。纵你能说善道,惹得天花坠地,仍难获益。

佛法重修,也许大家早就知道,不待我说。佛教里面,也见到许多人在用功,礼佛、茹素、诵经、观想、持咒、结印、参禅、念佛每天都有数不尽的男女,力行不懈,和生死搏斗。

修得如何?自己心知肚明,据调查所知,颇不乐观,最少有五个数字为单位的人,不得其门而入,数十年光阴,几全浪费,其故何在?因为他们忽略了六祖这两句话:「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和不明了「扫除有生死,吸收向解脱」之基本原则。

解脱之门不是推出,而是拉入,以前方法,把心灵的无明烦恼,尽量扫出,就弄错了,应该把贪嗔痴全部吸入,加以洗涤,久之,便尘尘是宝了。我曾用修行最简单常识,问过许多修行人。

我问:「你们修行是修心还是修身?」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说「修心」。

我又问:「为什么不修身呢」?

「因为身体是会变坏变灭,如昙花一现。」他们答。

「那么,你们既然修心,就应该知道心在那里?现在,请你告诉我,你的心在哪里?」我问。

有人犹豫了一阵,有答道:「在身内」!

我又问:「在身内什么地方?在头呢?还在身?在手呢?还在脚?」

这一问,把他们难倒了,实在指不出它在哪里。

一位高明的说:「心,知觉也。当我人看到某种东西的时候,心就在那里。比方,我人看到青山,心在青山。看到绿水,心在绿水。」

我说:「那么,你心到处乱窜,怎样来修它呢?」

他无言以对。

这段理论,「楞严经」已说过「随所住处,心即随有。」经佛驳斥过的,诸位不妨打开该经看看。

修行有几句名言,我人不妨参考,世尊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福德,只因妄想缚着,不能证得。若灭妄想,无师智,各大能,任运自如」

这段话,多念几遍,就知道修行是在修什么,把目标,方向,路线弄清以后,便开步走,不怕不成功的。啊!原来只要灭妄想而已。

妄想是轮回、缠缚、是惑业和苦海,我人设法要使它消灭,使真心现出,智慧和神通,便源源而来。

妄想是真心失常的产物,和真心的关系,不一不二。不一,指作用而言,一是缠缚苦恼,一是解脱妙乐。不二,两者是一种东西,如水与波不能分拆。

所以,要灭妄想,就应在心上做功夫,离心修行,便成隔靴搔痒。所以修心,非入流法,不能克奏其功。

出流和入流,以心为界,修在心外曰出流,不管在鼻孔、丹田,任督二脉。六妙门的「数随止观还净」,功夫深入肺腑,修功不能抵心,仍不能脱却出流窠臼。纵你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把精神聚一起处,唯精唯一,但只能开金石,却无法开解脱大门。

修入心内为入流,能见妄想,易于对治。有很多的道场的修法,采用观想来灭妄想,叫学人观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把心占住,使妄想无用武之地,以收制心一处之效。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大乘也多有用观想法,如唯识、天台、净土、密宗、多采用之,这种方法,徒劳岁月,无法达到即生解脱。只因:「一朵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真如和法身,被观成的各相遮住也。

起观法门,若视为基本妙法,一修到底,恐怕成问题。

就以观佛相好光明来说吧,把如来三十二相,占位心灵,不过,要不要扫掉?要扫,何必费偌大的劲来观他,倒不如不观。不扫,整天「见佛于羹,见佛于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吧!

大乘入流法,有一种扫念法,妄念长流,使心发狂,失去智慧,且能产生忧悲苦恼。神秀大师和许多古德主张:「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可是拭不胜拭,奈拭不尽何?六根门头,都可流入尘埃,制造妄想。所拭不如所入,结果,胜利属于妄想,徒劳无功。较聪明的修行者,又发明一种「任由法」。不迎不送。妄想来了,不迎,去了不送。自己站在一边,悠哉悠哉,让妄念在心头阵阵飘过,即「青山永不动,白云自往来。」者是也。此等行人,偶然碰到前念已过,后念未来,心灵上出现「空档」,便大喜过望,以为见到清净法身了。

这样的法身,见了有啥用处?因为,这是心力交疲的产物。心力一如身力,当工作过度时,被迫停止。这种境界,如电光石火,转瞬即逝,接著又是念念迁流也。

 

第三讲

 

中国禅宗近千年来摄修行法,为参话头法。「话头」的种类,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狗子无佛性?」「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娘未生前面目?」「拖死尸是谁?」「念佛是谁?」学人们由禅师付予一个话头,坐在蒲团,参研下去,如狗咬铁馒头,虽无法下口,硬参出一种滋味来,使心上万念俱消,只有一个活泼的参研话头,如一将当关,万夫莫敌。

参话头方法,原则正确,以一念代替万念。但方法则有待研讨,尽管它历史悠久,就话头本身,已有问题。话头是什么?一般解释为「说话的头子」,换言之,它便是真心。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不是真心,是要由它来参研出真心。那么,念佛是谁也不是话头,是要由它来参研出话头。这一来,问题就大了,把工具当工人。目标虽然正确,方法不妥,要想解脱,即如经中所说:「如刻牛粪,为旃檀木。」

上面所举的所谓话头,只有念佛是谁勉强可用,前者都是死话头,吃时间的老虎,君如不信,参之可也,看你有好多时间可供浪费。

禅林中有开示道,你们要参话头,不得参话尾。参话尾的人,当心要捱香板。什么是话头呢?一念未起时是也,一念已生,便是话尾。

话头两字,已搞得乌烟瘴气,现在,再加上话尾,有头有尾,人家以为在参研赵州禅师养的哈巴狗。

一念未生起时,就不能参,也不用参。真需要参,硬是在一念生起以后,才有得参。

也许有人嫌我,过于主观,确实有人在那些话头上,引发「疑情」,也有所悟入。

那些话头根本没含解脱条件,纵然可以引发疑情,也属经中的「瞪久发劳」的「劳相」。

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可参出疑情。如是我闻,又何曾不可参出疑情?一扬眉,一瞬目,一举手,一投足,不参全无疑情,如要参究,不但可生疑情,更可生出叠叠的疑云,十天八天,道理说不完也。

由瞪发劳相的疑情,虽不属狐疑,也是怀疑,和解脱的真疑,毫不同质,是「一朵云」之类也。

悟有万种,我人不能否认那些话头,能有所悟。悟出来的,是茶馀饭后,「摆龙门阵」资料,和解脱拉不上关系也。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几近吹毛求疵,在鸡蛋里挑骨头,有失忠厚。这套理论,影响了不少古人和今人的崇高声誉。不过,让我人再研究「证道歌」上的:「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净。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怕落断常坑。」在人事上尽可不求甚解。大家客气一番,皆大欢喜。在佛法上,就必须弄个水落石出,否则,不是普渡众生,而是普「堵」众生,众生的解脱大道,被你堵住,水泄不通,好大罪过。

念佛是谁?是个较好话头,但仍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如不得其法,也会把它弄成呼吸停止。比方,你尊驾出声念、开眼念、数珠念、忆佛念,包管这话头活不成。即使念在心中,念几句阿弥陀佛,停下来参,也无法起得真疑,纵有的也属狐疑、兔疑。因「能念」消失,参研失据。所以,要边念边参,见到身中能念,历历分明,再参是念佛是谁?为何肉身内有这东西,便可参出一个名堂来。

参念佛是谁,不如改参「念佛是什么东西」?来的恰当,因身体内那念佛有动无相,更无面目可辨。「谁」的对象,是要有面有目,东西可包括无形和有形。

上列诸位,都有怕妄想,采用排除或规避它,是消极性,非最上法。最正确和具有神效的修行,为摄化法,述之如下,请诸位特别注意之。

构成人的条件,有两大种,即身体和心灵。许多人都明白修行是修心,就把身体忽略了。要知道,身体是第一关,首当其冲,此关不破,别关无法通过,纵你把命拼下去,仍是徒劳岁月。

也许,诸位对我这句话,讳莫如深,这个臭皮囊,有何修得?但,我人不需要在身上做任何功夫,只对身体的错觉,要一举消灭,获得身体的正确常识。荀名之为得「身觉」。

前天,有两位就读大学的学生,来圆通讲堂皈依三宝,我提到身体的几个问题来问他:我人的身体是不能活动的。不会说话和念佛。不能生妄想。绝对静止。

他们想了半响,没有想通,因为我所说的,却和事实相反。

我再问他们,我人的身体,是血肉所成,血肉之躯和泥塑木雕之躯,有何不同?他们立刻醒悟,说我提出的四个问题,正确无讹。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

其实,谈身的资料,在佛学中已不胜枚举,臭皮囊、皮袋子、肉房子、活死尸,把它说成一文不值,可惜的是,没有在它身上采取几件宝贵的常识。

懂得我人七尺之躯是个臭皮囊,没有用处,应该加上臭皮囊的延伸,便是无价之宝。身体内不能念佛,身体内不能自言自语,身体内绝对静止。这三点,不算是什么大学问,是浅易常识。黄毛小子,都有想得通,但它在解脱道上,却具无比威力,所向披靡。

当你瞑目打坐,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四字,一面注意身体内,发现「能念」时,便觉大惑不解。这就奇了,血肉躯内,怎有此能念呢?一面念佛,一面参究。于是,趣味横生,安乐无量,大有欲罢不能之势,这便是禅学上最宝贝的「疑情」了。

疑情的解释,我看遍许多禅书和公案,都是凤毛麟角。古代有两位颇有盛名的大禅师,对它却有如下阐述:

甲禅师:「念佛是谁?不明白,究竟是谁?不晓得是谁。到底是谁?还不知是谁。不明白,不知道,颟顸,笼统,就是疑情。」

乙禅师:「念佛那东西,好像在什么地方见到?似是很熟?一时记不起来,便是疑情。」

这两种解释,实令人难以满意,看不出和五根本烦恼中的怀疑,有何分别。其所以如此者,都被疑字卡住也。

念佛是谁?是话头中的佼佼者,经现代禅林,普遍采用。也有人把它写作「念佛是谁」,出入便大了,念佛便患了禅宗大忌,因为真心被佛相遮住了,无法解脱。什么叫做真心,心灵无念是也。

同是念佛,出声念和心里念,又互差异出声念即成出流。心里面可制造「能念」,为疑情媒介。

疑情是妄想的化学剂,化腐朽为神奇,转烦恼成菩提。当无人看到血肉团中有许多妄想,自言自语,立刻投入「身觉」,把疑情制造出来身体内应该绝对静止,无理由有此东西,妄想立刻变成宝物,神秘万分,妄想一变有趣,便告消灭,后念无法继起,「生灭已灭,寂灭现前」矣。

初学禅人,寂灭妙境,不可能保持太久,五分钟或十分钟后,妄想又偷偷地爬上来,「又如浮云点太清。」轻而薄的,用「反照」法去之。粗而重的用念佛法,再合上身觉,妄想又无法立足,自行消灭,「本来面目」又现出了。

我人依此「摄化法」而修,几个月功夫,可得心灵无念,见你清净法身。我人再行继续努力,增加见「法身」次数,拉长见法身时间,使工夫打成一片。行住坐卧,二六时中,身体中再也没有有说有笑,狂乱不休,你便是位会吃面包的法身大士了。

 

第四讲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心灵无念,便是解脱,无念有何好处?佛菩萨和众生,所差别则只有此而已。佛菩萨在修行时,目标正确,原则正确,方法也正确,不希望生东生西,只企求心灵无念,配上适当的时间,终于如愿以偿。把心灵恢复正常,心中净明如镜,如太虚空,神通自在,也源源而至矣。

众生的心灵,本质上是净明圆妙,于缺乏修持。妄想纷飞,失却控制,精神日夜自我干扰,于是便和忧悲苦恼疑难怖畏,结下不解之缘,所以,释迦世尊特别指示我们道:「若无妄想,无师智,各大能,任运自知。」

心灵无念,即证涅盘,涅盘四德,便也据为己有。

一、常。妄想即是无明,业障和生死。由于功夫得力,心内正念和妄念,都无影无踪,入正常境,便和生死绝缘。

二、乐。心灵本质上是清凉安乐,由于妄想在心灵上出没,日夜不停,心灵备受干扰,产生了热恼不安。现在,由于功夫正确,妄想在心灵上消失,干扰停止,恢复常态,清凉快乐,重行现出矣。

三、我。心灵上有了妄念,便受缠缚,不但智慧受蔽,本具的大用大能,也随之丧失。如果我人能把心灵内不请而至不辞而退之妄念,使之恢复正常,了了长知,身心解脱,自在无碍矣。

四、 净。心灵一有妄想,正知正觉便受盖覆,全知碎为万片小知,再加上万片小知在心灵上活动,麟接浮过,忧悲苦恼,相继产生。如果我人能把心灵上的万念,使归于一念,一念化为无念,则见闻觉知,也跟著转变,成为「尘尘是宝,法法皆真」了。

当然,心灵无念也有许多等级,所以,法身菩萨共有十个阶位。当心灵妄念消失时,由心灵的明朗度和深广度来判别阶位,如果你发觉到心灵的明广,无量无边,历久不失,一小时以上者,你便是一位证法身的菩萨,一小时以下者,只称悟到法身而已。

目前的修行者,只希望做到由万念归于一念,向上一著的,由一念化为无念,更感无能为力。所以,在一心不乱后,求佛接引,往生西方,请教西方的诸上善人,教他「花开见佛悟无生」的妙法。谓东方此法,已失传久矣。

真的,如果你不懂其中巧妙,当心灵上一念放弃后,万念上来填空。由此,心灵便在万念和一念之间,交互更换。解脱自在,遥遥无期。其最大主因,和宿业无关,方法出了问题也。

如果方法微妙,消灭心灵中妄想,如汤消冰,如灯破暗,即生解脱,并非难事。也许,诸位会说我大言不惭,许多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明智之士,都在这方面断翼折羽。数不尽的人士,在深山密林内,刻苦潜修,从黑头发修到白胡子,对消除心头上的妄想,大感无能为力。数十年下来,心头上仍像扬子江流水,迁流如故也。

如果不从身体上吸取宝贵资料,妄想是无法消灭,心灵也无法使其无念。也许,诸位感到惊奇,这具臭皮囊有什么资料可采用呢?我人要了解臭皮囊的三点本能:身体不能念佛,不能自说自话,绝对静止。我说出这三点后,可能有人嗤之以鼻,道我故作神秘状,为什么?因为它是血肉之躯。血肉之躯乃纯物质,所以它应该是绝对静止的。臭皮囊、皮袋子,具有这三点本能,是不言而喻,三尺之童,悉能分晓。

臭皮囊有这三种本能,虽甚易了,可是,此路不通,解脱妙境,休想得越雷池一步。

这则理论,几近儿戏。它虽是一种浅易常识,但对妄想的融化,却具无比威力,真是无敌不摧,无攻不克。什么贴体汗衫,生相无明,一碰到它,立刻云散烟消。

这种常识,用在别处,一文不值,用消灭杂念时,却是无价之宝,少它不得。当我人瞑目打坐,默念药师如来,发现「能念」,历历在身体之中,你即联想到它,身体是具血肉之躯,怎有此能念之物呢?顿时感到趣味无穷,再把念停止,心灵立现晴空如洗,「一真法界」现前矣。

 

第五讲

 

也许,诸位对我的说法,有点不解,好像我故作神秘状,身体内的「能念」,还要追问什么?难道你不知道,人是身心的混合物,不是身,便是心,身体内念佛东西,非心而何?即使纷纷扰扰的妄想,也是变了质的病心,平凡得很,还有什么参究呢?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要追问肉体内怎有这些东西?而不是要问这东西叫甚么名字?是何名称?这件东西,佛学上有上百以上的名称,你答是心,还得不到一分,离及格尚远得很,何况「白马非马」呢!

如果我人心中念佛,见到肉体内自言自语,有说有笑,连想到身体内怎来这些东西?正如发现月球有了兔子一样,虽不至于惊呼起来,但神秘有趣的情绪,油然而生,莫之能御。这是方法,如果一有答案,便是画蛇添足,神秘感即告消失,要达心灵无念,犹如缘木求鱼。

所以,这种修法,虽然深入人心,但不要记着世界上有「心」之一字。把身觉牢牢记住,当你发现身体内另有别物,便渗入身觉,保你受用不尽,利益无穷。

诸位还未用过这种功夫,凭我说得天花乱坠,未免疑信参半,难道身觉有如此巨大作用?佛法是重实践,重实益,是形而上的科学,和人生的利益是直接的,永恒的,获益多少,自己比任何人更明白。时至今日的佛法,都从心里搬到嘴角,说道者多,悟道者少。心在哪里?这个问题,把许多老修行难倒,这是最起码的条件,上千论万的修行人,不得而知,无怪乎法门龙象,不见久矣。

我人所修法门的好坏正误,不问别人,自己心知肚明。好的法门,虽不至于一蹴可就,但修了几个月下来,在自己的感觉上,仍不得其益,这法门便好不到哪里。

什么是修行利益呢?不是旁门左道的见到神啦,遇到佛啦,上登天堂,下入地府,吉凶祸福,百言百中。而是,我们的心里,烦恼是否减少?安乐了么?对事物的感觉,是否轻松有趣。逐渐把心净化,至于无念,入真常境。

也许,有人对心灵无念表示怀疑,以为无念,则一无所知,因为禅林中流行着两句话:「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又隔一重关。」这两句话,见地未明,是菩提道上的绊脚石。可惜它在禅林中流行颇久,为害非少。它的所谓心,显然是指妄心而言,心灵上如没有妄心,了了长知,明净如镜,还有什么关呢?

也许,有人会问,当我人修到心灵无念时,二六时中,保持著空空无一物,在处理百务中,心中会生妄念吗?

这点,我可摘录古德一段话,加以解释:「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逝而潭不留影。」故修禅人,事来而心始现,事过而心随空。

炉火纯青的禅人,对境生心,和我人现在心灵万念的薄地凡夫,感觉上大相径庭,他们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有人说,净土是著相入道,禅宗是扫相入道,两者殊途同归。当然,道有多道,有羊肠小道,也有康庄大道。净土法门的「念佛忆佛,自得心开」两句话,历来被人捧为金科玉律,不表怀疑,使作者大为震惊。其实,这两句话,却和事实相反,念佛忆佛,便不得心开,因为被庄严的佛相遮住,开不了也。

修禅人如用扫念法,也不能入道,因不胜其扫,「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奈尘埃不离心而去何?我人不能否认原则是对的,但方法不对,原则便如镜花水月,聊胜于无。

近代的修人,对无念境界,讳莫如深。所以,便被「天下老和尚的口舌瞒」。于是,人云亦云,人修也修,未蒙其益,而赞美之声,不绝于口,因为这个法门,是某大德所力修不懈的,谅必是好法门,盲目跟着「偶像」,亦步亦趋,保你有亏吃也。

年初来了一位比丘尼,参加圆通讲堂的参禅行列,我叫她闭目默念佛号,她边念边掏珠,使针觉得很失望。她年青时,曾任过大陆颇负盛名的禅堂多年。我便问:「你们在禅堂怎么修的?」她说:「参话头。」我又问:「什么话头?」她说:「念佛是谁和娘未生前面目。」

我告诉她:「娘未生前面目,有什么可参呢?那是个死话头,只能在心灵上制造云霾。念佛是谁?尚差强人意,但经你手一掏珠,这话头也便寿终正寝了,因为分了心,是患难与共修行大忌的。」

不论净土、密宗、禅宗、华严、天台,如果不能达到心灵无念,就不管什么祖师大德,先知先觉者如何赞美的法门,它还是美不了的,因为它失去了美的条件。偶像可以崇拜,因为它是过来人,他们都积有数十年的修行经验。我人承受他的智慧,占大便宜,但不能盲目,因为有些偶像,见地未明,一味跟着他跑,吃亏便大了。

说实在话,著相不能入道貌岸然,扫相也不能入道,要把相摄而化之,才能入解脱大道。用什么摄化呢?身觉为唯一法宝,百发百中,已经许多人得益,你如不信,请试修看,只花时间,不投资本。

当你闭目在默念佛号,以佛号来吸收身内的自言自语,至发现身体内有念佛物时,投入身觉,身体内的「能念」立刻起了变化,停止念佛,寂灭现前。

当你不念时,发现肉体内自言自语,蜂拥而上,立刻投入身觉,妄想即行变质,神秘有趣,晴空万里,「无生法忍」现出矣。

诸位认为我的话如有有妥,可尽量提出质询,我不喜欢学人,把我当为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那是对我的大不敬,佛在世时,也再三鼓励弟子们发问的。

 

第六讲

 

有些禅人,一闭上眼睛,便希望看见东西,如见佛、见仙、见光、见花等等。见到的人,便来个品评一番,判定道行的高下。见佛者最上,仙者次之,见鬼者等而下之。更有人说他游过天堂,到过地府,他的师尊又是天上的谁,男的是天上的太子,女的是公主,很了不起,连父皇母后的名字都说得出来,修禅如果走进这条路子,真是糟糕不过。静坐见到的境物,我人如把它当真,它会越来越多。如果你再把它当做「天机」,不敢泄漏于人,又不请教善知识,是十分吃亏的。

学禅最起码的条件,要把道路弄通,利弊得失,虽不能明悉无遗,但基本常识是要知道的。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能克敌致果,圆成佛道。

人一静了,八识田的种子,便爬上心灵活动,有时,神仙老虎鬼,出现眼前。这种玩艺,禅学上叫幻觉。有时,见到满天神佛,听到天乐鸣空,闻到异香遍室,以为「封神榜」里的大罗天仙驾临,立刻吩咐家中大小,恭迎圣驾。凡与心灵无念不相干的事物,一概置之不理,准你平安无事。

也许有人对我的说法,表示怀疑,如遇真的佛菩萨来临,我人可以不迎接圣驾吗?那不是犯大不敬。如果得罪了他们,可不得了,也许会大祸临头?

见佛见魔,置之不理,这是如来金口所宣的话,不是出之法师之口,因为这纯是幻觉。且佛菩萨充满爱心,绝不降祸于众生的。

另外,还是一种错觉,如见木为马,见树为鬼,见绳为蛇等,有实物作依托者属之。

幻觉和错觉,对每个修禅人来说,或多或少都发生过。就作者来说,到今日止,有十次以上,有人叫我名字,或叫法师,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有时闻到异香满堂,或臭气冲天,我均置之不理。

诸位听后,也许感到毛发悚然,原来解脱道上,魔影幢幢,陷阱处处,真令人胆战心惊。不过,幻觉和错觉,即使市井之徒,不修行也免不了,但他们不自觉得而已。幻觉和错觉,会使人信以为真的,有的竟能时至事现,分毫不爽。但我人要记著金刚经那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与心灵无念无关的事物,都属梦幻。即使这庞然大物的地球,也有幻灭之一日,何况其他。

另有一种叫「本能活动」的,多发生在初学人身上。当我人在静坐中,突然身体自由摇动,不受控制,前倾后仰,左右旋转,手舞足蹈,鞠躬点头,其动作之多,因人而异。「因是子」静坐法,对它介之至祥。初学人士,偶然遇此境界,不免吓得一跳,以为和魔境有关。张皇失措。但,这种摇动,不能为害,且多有益身心,可任它摇动。久之,渐轻渐减,终而停止。有人患了不治之症,群医束手,经它一阵摇动,病魔尽脱,还我康宁者,不乏其人。

一九七六年四月,我来澳洲弘法,雪梨报纸载有一洋老太太,患了癌病,医生告诉她,一年之后,就要在这地球上消失。她回家后,便习静坐,经过一连串的本能活动后,癌症全失。医学界视为奇迹,报纸上有了详细的报导,还刊出她的巨大相片。

修禅是修心,其使用唯一的工具,便是此七尺之躯,我人要利用这套工具,打开解脱之门。所以,我人不仅要把心中的烦恼,消灭净尽,入解脱门。同时,对这套工具,要善为运用,不能视为一文不值,随便糟蹋。万一解脱之门未开,工具坏了,则损失不轻了。

人类从无始以来,精神流外奔逸,从六门射出,堕入生死轮回。现在,我人趋向解脱,解脱大门,不在亚洲,也不在美洲,而在此血肉团中,所以把精神折回,成一百八十度。由于角度太大,身心在短期内未能适应,便产生幻觉和错觉,或夜有恶梦,均予相应不理。身体上有时也感不适,如头痛、头昏、心跳、心口痹痛、肌肉剌痛,学人如发现有这种现象,可放下休息,绝不致使心脑有病,大可放心,不必打针服药,自可痊愈,俟正常后,再行用功。不能因生死心切,勇往直前,知进而不知退,把身子弄坏,欲益反损,初学人士,不能不注意之。

 

第七讲

 

我们现在所修的是「摄化法」,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摄念法是教大家闭起眼睛,心中默念药师如来四字,一面注意身中的「能念」,在于何处?使肉体内再无法自言自语,一俟心水略清时,便有所发现,身中居然有能念之物。我人一面默念,保持能念的存在;一面如猫捕鼠般,注意能念,把心的见相二分把持,妄想便不得其门而入,五分钟时间,便一心不乱。三个月后再用化念法,便可悟你真如。

摄化法之特点,不怕妄想,而是欢迎妄想。化腐朽为神奇,转烦恼成菩提,为参话头法和扫念法所望尘莫及。也许,诸位听起来会陌生,用什么东西来化去妄想呢?身觉是唯一法宝,任由你再凶再狠的妄想,道什么生相无明,贴体汗衫,一投入身觉,如红日照雪,立即还灭,「本来面目」,即行现出。

许多人都知道我的道场是个禅宗道场,很少人知道它是真正的净土道场,极乐世界的大门,不在蓝天白云里,而是血肉团中,不用嘴巴,不掏念珠,不要观想,依教修行,使心灵无念。当你心灵无念时,便身入极乐国土,心灵有念时,即使在极乐世界,承佛闻法,仍坐卧不安,发烦发燥,为什么,精神上的细菌在啃著你也。

我前天在泰国越读通寺,看到一只癞狗,身上遍满烂疮,那狗常用嘴巴自啃其身,因其身上细菌作怪,痒不可当。那狗把身上咬得血流如注,仍不断咬著。像这只狗,即使带入皇宫,锦衣玉食,仍将痛苦如故也。为什么?身上的细菌不能去掉也。

我人受心上的细菌,从无始来,日夜啃食,无法摆脱,如心上的细菌不除,相信到任何佛土,将不得快乐也。

本法门是一幅万宝山图,走马观花者,不蒙其益。是按图索骥,剑及履及者的恩物。如肯依此修行,脱离苦海,超出六道,易如反掌。

当你感到身体内原来别有东西,且如此多采多姿,便感到出乎意外,趣味无穷,那么,真如便跟在后面出现。身体中也不再扰攘不安,全呈静寂状态。初学人一枝香时,虽然只有三两分钟的时间,已是天大喜讯,告诉你解脱在望矣。

也许诸位要问,解脱是怎样的境界?打几个譬喻如解倒悬,如囚出狱,如大旱之获甘霖也。

我人再多造寂静的时间和次数,使功夫打成一片,行住坐卧,身体内都空空无一物,福慧和安乐,将源源而至。

这则理论,对悟见真如人士而言,毫不置疑。那些尚未心历其境者,未免疑信参半,当心体离念时,安乐和福慧,将从何而至?

打个譬喻,如果有个年壮力强的青年,不幸遇到一个有虐待狂的雇主,日夜著他操作,不让休息,苦不堪言,不言而喻,有一天,雇主突生慈心,准那青年休息片刻,那青年在这片刻得到的安乐,当非身受者所能体会。但这种安乐,不是雇主所给,而是休息产生出来。我人的心灵,从无始来,日夜工作,不得休息。长劫瞎劳,虽苦难知。现在由于修法正确,功夫得力,狂心停歇,所得到的安乐,将是口笔所说不出的。

从福慧来说,众生的心,本来福慧充满,相等于佛祖大人。由于众生的心灵,受到连自己也莫明其妙的干扰,日以继夜,福慧便受摧残,有而不显。举例来说,近代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先生其人吧,他满脑子都是一些世无伦匹的科学方程式。如果他实验室,跑进一个顽皮的孩子,老是找他玩耍,无法遣开。那么,他报告出来的资料,将不是外太空和内太空的幽秘,而是引车卖浆所乐道也。

最近,在学人们中发现一个「死角」,我问一位学人,你对这法门感到如何?他说,很有趣,身体内无理由会念佛?我又问,你见到身中的「能念」,而生此有趣吗?他说,没有。这便是解脱道上的「死角」,要彻底排除,否则,徒劳岁月。

摄化法是「现量境」,面对事实做功夫。我人默念佛号,见到身体内「能念」,然后来参,因身体只有皮肉血骨髓五种物质外,不可能多此「能念」,这是不该有而有的,引发趣味,达成解脱。不见能念而觉趣味者,属「圣教量」。作用力小,只落得成个知解宗徒,离解脱门,何止十万八千里?

摄化法之君临禅林大可睥睨一切,使参话头法,数息法、拂拭法、任由法、观火法、六妙法、止观法、黯然无光。但摄化法不是高不可攀,立在云端上面,而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解脱法,人人可修成功。诸位不想解脱,大可置之不理,如想「今世为人师,来日作佛祖」,非走此路不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它简单得像哥伦布竖鸡蛋一样,一经道破,任何人都能做到,能做得好。所以,我希望在座诸位,对这法门要多注意,力行修习。几千年开一次花,别把机会错过,信不信由你。

 

第八讲

 

禅学中的「疑情」,对解脱道上有极大的作用,所以,禅林中久流传着这几句话:「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疑情究竟属何玩意?虽经许多名禅师一再声明,疑情和怀疑,两者截然不同。但从他们的解释,却看不出有多大分别,像亚洲人在看英国人和美国人,弄不清楚,常把纽约人当做伦敦人。

主因出在那里?命名上出了纰漏,佛学上有许多名词,都值得改正。如心灵的心字,许多人联想到心脏,虽然你一再声明,此心非彼心,但人们的脑子里,仍有一个圆桃桃的影子,非短期中可以抹拭净尽。

疑和情,在修行上都是不受欢迎字眼,五根本烦恼中有个疑,七情六欲中有个情,所以,尽管你对疑情说它如何神圣宝贵,但对众生界,实在起不了偌大兴趣。

其实,所谓疑情,就是神秘、有趣和不可思议情感,却没有怀疑成份,介乎其中。但它正名的责任,留给现在在他娘肚子里的大禅师决定,笔者恕不越俎代庖。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笔者不敢苟同。因正牌的疑情,没有大小,有大有小,则以前所说的「瞪发劳相」,是冒牌货色。不疑不悟,却是事实,当你心中的妄想,不能化为趣味时,硬是剪不断,理还乱,死赖不走,使你束手无策,经你一投入「身觉」,妄念立刻逗人喜爱。它也就悄悄溜走,「真如」全彰矣。

本书的修法,和楞严经中的「反闻闻自性」,大乘起信论的「始觉照本觉」,金刚经中的「观照般若」照「实相般若」,近代禅林中流传著的妙法如:「任它自来与自去」、「青山永不动,白云自往来」。「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佛是谁?」这些功夫,大同而小异。只可惜它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果不知利用摄法,以心制心,则孤掌难鸣,独脚难步。修了数十年下来,莫不损兵折将,一败涂地的。可惜,千千万万的修行人,忽略这一点,前功尽弃。

一个人有两个身体,看得见的叫肉身,看不见的叫法身(心灵)。两身接合得天衣无缝。于是,只见肉身而不见法身。所以,许多人便否认法身的存在。如果,你能使心灵无念,久之,法身便能如鸟出笼,离开肉身,可在外面溜达。诸位听后,可能大笑之,以为我是在讲「封神榜」说「西游记」。不过,宇宙间有许多事物,确有不少超于我人的智域,封神榜和西游记,有些资料,现在却被文明国家搬入科学馆。目前有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天眼通」和「天耳通」。法身离开肉身,可独立存在,也是现在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结论。

法身和肉身,为什么无法扯开,甚至,连本人也不自觉,佛学上称为「业力」关系。如果能把业力消灭,便可还我自由,离此桎梏。

业力并非茫不可知的东西,我人闭起眼睛,看向身内,发现身体内不如想像那么简单,有山有水,有人有物,万象森罗,在不停交替移动,这些肉体内的山水人物,就是业力。如果能把它们消除净尽,明净如镜,身心便可一化成二,二化为四,千百亿化身,由此而生。许多人礼佛诵经,搬出一大堆希望,要这要那。修净土的希望往生西方,修密宗的要立地成佛,修禅宗的想见性成佛。我在佛教界,长历二十易寒暑,就没听过人说,他要心灵无念,也没听人在研修如何达成心灵无念。能心灵无念,什么都能做到,否则,均属梦想。

最近,发现佛教界中有这种畸形,修了多年的老修行,没有初修者那么乐观。什么往生,成佛,均不敢存此奢望了。毕竟人是智慧动物,因为连一点消息都没有。于是,退而便求其次,希望在临终前夕,轻松永别尘寰。因为眼看不少同修同道,长年累月呻吟床第,实在可怕。可是,你不想走他的旧路,也非唯求可得。现在告诉你,趁此一息尚存,赶快勤修无念妙法。这个法门,人人可修成功,在短期内,能得心灵无念,成佛尚且不难,何况如此鸡毛小事。

 

第九讲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在禅林流传了千年历史,却无人表示异议,真是咄咄怪事。

真正的疑情,没有大小之分。当你感到绝对静止的身体内有念佛东西,很奇怪时,法身便跟着现出,疑情也就派不上用场。法身只有明暗广狭久暂之分。初悟时,虽生灭已灭,寂灭现出,并不十分清晰,深广也极有限。这时候,一分时间一分道业,自在智慧,完全是时间创造出来。

大疑大悟的疑,是「圣教量」,严格说来,还是妄想,不过它带有美丽的羽毛而已。比方说,「什么是祖师西来意」,这个脍炙人口的话头,虽毫无生气,当然也可以在它里面参出疑情,但这种疑情,就看不出有何价值,解脱道上,它究竟发生了什么作用?无怪乎,有人还在参「清净本然,为何忽生山河大地?」「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像无头苍蝇般,乱转乱钻。

有人把话头譬为「铁馒头」。禅和子参话头,说是狗子咬个铁馒头,虽无处下口,但不断的咬,自可咬出一些滋味来。我觉得这是个怪譬喻,先知者为什么不给狗子一个肉馒头,让狗子大快朵颐,惠及众生。禅宗有许多话头,确是名符其实的铁馒头,再咬下去,只有把门牙咬掉,别无所获。

由于疑情是冒牌货,开悟也成了问题,所谓大悟和小悟,只有令人搞得发昏障碍行人。世间法的悟,才有大小,比方,地面上是平坦无涯,偏有人说它是其圆如球,而事实也是如此,这位仁兄,就职是有所悟了。另外,又有人说出地球的直径尺码,地球是几基罗,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又是如何,比前者更了不起。他们两人一经比较,便能分出悟之大小。

禅宗的悟,是心灵无念境界,它,只有清浊广狭久智。初悟者,为时甚暂,三五分钟,又被妄想浮上。能明而且久者,则不叫悟,而称证矣。

中国禅宗,号称利人利己的大乘,但自了汉的作风,仍弥漫着这正法眼藏。虽无把修持心得,秘而不宣,但那种「鹁鸪树上啼,意在黄畲里」的教法,实在不敢恭维,把心灵无念的悟境,说是乾矢橛、柏树子、麻三斤、萝卜头,真把学人弄得头昏脑胀,堕五里雾,不能自拔。

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的禅宗,富有诗情画意,艺术性甚高,因为它经历了许多「子曰诗云」的芸芸众生,在它脸上涂上许多「香粉」和「胭脂」,虽然美艳照人,但已非本来面目,经看不经用。例如什么「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藏身处莫踪迹,莫踪迹处莫藏身。」「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无念心则正,有念心成邪。」「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又隔一重关。」有的尚可应用,有的确是「烂草鞋」,甩得越远越好。

有些禅师们呵佛骂祖,更成绝招。其原意并无不善,在教人不得盲目崇拜偶像,别跟着偶像亦步亦趋。因为有不少偶像,确是名过其实,不太高明,盲目跟着他跑,结果定会吃亏。但理应开门见山,道个所以,改为呵佛骂祖,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把直截了当禅宗,弄成曲折迂回。

禅宗指出,肉体中有许多幽秘和宝藏,正待我人去发现采集。我人过去,认为肉体内只有血肉,单纯不过,没有料到里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果你闭上眼睛,它便历历出现。肉体内为什么有这些东西?该不该有这些东西?似乎给千千万万的人士忽略了。如果你能加以注意,引以为异,那么,你便离解脱不远。

念了几天书的人,不相信世界上有所谓心灵,以为人的一切见闻觉知,完全是脑作用。在一百多年前的科学家和文化人,对这段理论,多深信不疑。可是,自从「第六感官」问世以后,作了极大的修正。人的言语饭食,的确是归脑指挥。脑力知觉中枢,但却不是知觉之源。目前科学,仍在「管中窥豹」阶段,我人要相信科学的面和体,不宜只信它的点和线。

经中说众生痴迷,我人似乎不表赞同,因毫无此项迹象,现代人可上太空,游月球,智慧无比,何来痴迷?经中也说过众生疯狂,这点你就无法否认,如果你尊驾不服气,请闭上眼睛看看。不由你大叫起来,身体内有说有笑,不受控制,幸而它不脱口而出,否则,见不得人。身体内有了这些东西,你就免想得到快乐、自在。即使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财富,都归你有。你仍有困扰,不能解决。医学能治脑病,却无法治疗身体内自言自语的心病。身病的为患,最大者痛苦一生,在我人的生命流中,是一粒小水泡,微不足道。心病不除,万劫不离苦海,其为祸至惨且烈。

心灵之病,药石罔效,佛法便派上用场了。但却非所有的佛法,对众生的心病,都是万灵丹,药到病除。制心一处之法,还是江湖郎中。治心如治水,用鲧那套方法,将是徒劳无功。应该采用夏禹的方法,心中的洪水猛兽,便不难乖乖就范,乐为己用,转烦恼成菩提矣。

什么属夏禹的方法,摄化法是也,它对妄念不敢敌视,转扫除为吸收,加上身觉,便「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有趣感一经生起,无尽宝藏,便在后面跟上来了。

 

第十讲

 

日本禅林,有把参话头改为参「公案」,这是向中国禅宗「将」了一「军」足以证明人类是智慧的动物。我们前已说过,禅宗里面,由于流传日久,发生偏差,把参话头的工具,当为话头,正如把一把木匠的利斧,当为木匠一样。而且,所有的话头,除念佛是谁外,其他都是死话头。当然也可以参,但参出来非驴非马,全和解脱无关。所以,人家便改为参公案,还多少带点书卷气。

参公案也有了悟的,我人不能否认,确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那归于儒家静定安虑得的悟,属世间法。和解脱的悟,尚有莫大距离。

开悟的种类,有恒河沙数,如阿基米德悟到水的浮力原理,牛顿悟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悟到「相对论」,李政道、杨振宁悟到「不对称定律」世间法的悟,无量无边。

解脱道上的悟,却只有一种,心灵无念,常乐我净一齐出笼,便是开悟能保持长久,超过一小时的叫证。离开心灵无念的悟,即使能够住进海王星,或得佛来授记,未卜先知,都不要视为宝贝。

我人不能抹煞中国禅林中有许多杰出的人材,由于传统上的教法欠佳,遂致渐趋没落,一代不如一代,甚至继起无人。近代中国有几个禅宗大道场,由于一代宗师的永别尘寰,不得已关门大吉,诚堪浩叹!

禅宗把悟境,当作很神秘,高不可攀。说什么长庆祖师坐破七个蒲团,才开了。我们不是祖师,最起码要坐破十四个蒲团,才能开悟。其实,开悟是什么?它不生在玉皇大帝的 屋檐,而且,人人都能做到,如果是方法正确无讹的话,加上自己不生排拒心理,虚心受教,你也可得一份。因为它不属于任何人的私有,而是信而行者的恩物。

在古代的禅师们,他就不肯如此告诉你,非要来转几个弯子不可,否则,他便不够伟大。

有人问一位开了悟的禅师,「悟境」毕竟如何?他说:我见到「牙齿是白的,头发是黑的。」

另有一位比丘尼,她的悟道诗是: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首悟道诗,只有她自己明白,有时,人家以为梅花香就是道也。

还有一禅和子,深夜用功,一灯如豆。看见另一同参,把灯心挑起,灯光骤亮,悟入了道,也作了一首悟道诗:

挑起灯来是火,历来无明照破。

当堂遇着圣僧,险些当面错过。

这首悟道诗,就不够六十分。如果碰到佛印大师,更会受呵斥。悟道是生灭心灭,寂灭现前。如果功夫不力,生灭心仍会卷土重来。初悟时,虽妄念已灭,心体现出,还是迷蒙不清。迷蒙即是无明,仍要假以时日,使其转清转明,不可能一悟就把无明照破。禅和子遇到的圣僧,如果是「本来面目」的别名,未曾不可。如果确见圣僧,有面目可辨,就有问题了。

世间法有侥幸和碰巧,修行是最踏实的,方法不对,毕生辛劳,尽付水流。即使方法正确,仍要按部就班,笃实履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瓜熟自然蒂落,水到定可渠成,妄念消灭,法身现前,并无什么错过正过。机会稍纵即逝这话,解脱学上没有它的地位。

禅学的开悟,便是把妄念消灭,使身体内「万籁俱寂」。所历艰辛,并不如唐僧取经那么艰险万状,三番几次,险些儿被妖魔吃在肚里,做它的点心。

妄念本来也是心,是变了质的心。使我人的心灵正常,是每个人份内之事,入解脱门,得大自在,并非如一般人想像那么困难。

「法华经」中分明告诉我,如贫汉得珠,俯首即是,就看你肯否信受奉行?

摄化法是唯一妙法,虽非绝后,却系空前。它会把你带出苦海,跳出轮回,使你成为太空时代的观自在菩萨。

我这席话,可能引起不少人大笑之。但「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