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钱梦龙老师《死海不死》有感

(2016-02-26 11:09:38)

读钱老师《死海不死》有感

 

以前只知道钱梦龙老师是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大家,但从无缘听过钱老师的课,深以为憾。第一次接触钱梦龙老师的课,是从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一书上,仅仅是课堂实录,还只是引用的短短的一小节,那里韩老师只是为了介绍钱梦龙老师对学生“三个不知道”的追问:面对学生的“不知道”,钱梦龙老师没有退却,而是耐心的等待,细心的引导,最后终于让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当时真得震惊于钱梦龙老师那种对待学生的不知道而不放弃的精神。第二次接触钱梦龙老师的课,依然是他的《死海不死》,那是在王荣生教授的《实用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当时王荣生教授引用了钱梦龙老师《死海不死》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钱老师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哪些知识可以不教;第二个环节钱老师让学生讨论:要学好这篇课文,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第三个环节集中讨论“需要教的内容”:科普文章文体特性中的“趣味性”。以此告诉我们实用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阅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一位教学新秀和一位知名教授对这位教育名家的同一节课的高度评价,使我对钱梦龙老师的《死海不死》充满神往。

终于见到了钱梦龙老师的《死海不死》,虽然仅仅是教学实录,观察不到那么鲜活的人物形象,感受不到钱梦龙老师那魅力四射的课堂所带给我的激情与冲动,但依然掩盖不了我连读两遍以后的那种难耐的激动,那种不吐不快的欲望,那种一挥而就的潇洒。

钱老师的《死海不死》既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如果说钱老师的《死海不死》没有预设,我不信,但如果你说他的教学全是预设的,观过课的谁都不会相信。钱老师的课堂只预设了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1.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哪些知识可以不教;2.让学生讨论:要学好这篇课文,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3.集中讨论学生需要教的知识。钱老师只对他的课堂进行了大方向的预设,其他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在这种大方向预设下的即时生成。这样的课堂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成了课堂设计的主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而教师也没有忽视自己的作用,适时地进行引导和点拨,这样的课堂才是思维碰撞的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还课堂于学生。

钱老师的《死海不死》,向我们诠释了一句教育格言: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面对学生的两次“不知道”,一次“瞎蒙的”和一次“我心里没有样子”似乎没有给钱老师留一点退路。面对这种状况,老师该怎么办?大多数老师可能会让这个学生坐下,然后再让别的同学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可钱老师没有这样做,他没有轻易放弃这个“不知道”的学生,而是不停的更换问法,降低难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思考的过程,终于学生有了自己的答案,这种情况,在这节课上不止一次的出现,比如在让学生体会第一、二自然段中给人出乎意料的感受的时候,让两个同学分别用一些表示转折的词和不用表示转折的词去读课文,然后让大家体会,两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此时,一个学生回答的时候有些困难,于是钱老师就适当进行引导,学生在钱老师的引导下顺利的说出了结果;再如在讨论“死海的未来”环节,在讨论按照作者这样推算的思路和方法,死海真的会干涸吗?当一个学生在回答出现问题的时候,钱老师却说:啊,好多同学都举手了,看来都找到答案了,请大家把手放下,让他再想想,他很聪明,我相信他很快就会想出来的。钱老师这种对学生执着的不放弃的精神让人感动,其实钱老师知道,他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回答问题的机会,而是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是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是学生成长的尊严。

钱老师的《死海不死》,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语文素养,能让课堂在生成中发展,这就需要有胆识和魄力,更需要深厚的语文素养。如果没有这些做基础,哪位老师敢这样开放的去进行自己的课堂。当学生回答“死海的位置在约旦和巴基斯坦中间的时候”,钱老师说:巴勒斯坦在亚洲西部,巴基斯坦在亚洲南部,和我们中国接壤,这需要地理学科的知识;当学生回答“海水的质量比人体的质量大”的时候,钱老师说:想一想,在数学里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是怎样表达的?你这句话如果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更好了。这需要数学学科的知识。钱老师对课堂的导入:这篇文章的标题很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猜一猜我们会学哪篇说明文。钱老师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最后还有一点时间,我还想出个难题考考大家,这可是个“高精尖”的大难题,你们如果这个问题也能解决了,我就真正佩服你们了,如果你们怕难,那我们来读几遍课文就算了。钱老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可见他深谙教育心理学知识。

我们承认语文是基础性的学科,那就得承认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当前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也对语文老师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节课上,钱老师对课堂的把握,对生成性问题的解答和引导,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运用,都显示了钱老师深厚的语文素养,当然如此深厚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这才是我们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钱老师的一节课堂实录,我竟然每看一遍都有一些不同的收获,而这才是钱老师给我们的冰山一角。真期待能听一听钱老师的课,那又会有多大的收获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