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控#《雜類葡萄酒的獨特魅力》

标签:
杂谈 |
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都按照這種方式分類,其中白葡萄酒的分類可能還會把一些不相幹的酒歸在一起,比如紐約白羽葡萄酒(Rkatsiteli)、利古利亞(Liguria)的皮加托葡萄酒(Pigato)、西西里島格裡洛葡萄酒(Grillo)以及法國薩瓦地區(Savoy)的一兩種雅貴葡萄酒(Jacquere)。為什麼這些葡萄酒會被歸入一處呢?最有可能的解釋是篇幅有限──大多數餐館都不希望酒單過長,這常常也是考慮到了食客的想法:很少有人會有足夠耐心來翻看一頁又一頁他們從未聽聞其名的葡萄釀制的酒或是他們不大可能遊歷的葡萄酒產區出產的酒。
發現雜類這個詞打動不了顧客之後,一些酒水總監可能還會編造一個更討巧的名稱,其中(有趣味的葡萄酒)就是我經常看到的一個稱號,雖然波士頓No.
9 Park餐廳的酒水總監、獲得2012年度詹姆斯•比爾德葡萄酒獎項(James Beard wine program
award)的凱特•西麗利耶(Cat
Silirie)指出,這個特別的稱呼似乎暗示(除了這個名稱之外)其他所有方面都相當無趣。西麗利耶認為,這種分類降低了瓊瑤漿(Traminer)、麝香葡萄(Muscat)和格德約(Godello)等葡萄酒的身價。
(她本人按照產區和葡萄品種這兩種方式來設計酒單。)
我不太確定被歸為雜類是否真的會拉低酒的身價,特別是自從我常常在這類酒中發現我想嘗試的酒之後就更不確定了。其中一個原因是價格問題,沒名氣沒品牌的葡萄酒幾乎總是比名氣大、受推崇的葡萄酒便宜。如果你都不知道這種酒是什麼,你就不大可能花高價買它。
(這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瓦倫蒂尼(Valentini)出品的阿布魯佐棠比內洛白葡萄酒(Trebbiano from
Abruzzo)雖不知名,但其價格幾乎可比勃艮第(Burgundy)一流莊園葡萄酒的價格。)
雜類葡萄酒可能是那種侍酒師非常喜歡、感覺自己與其有特殊關聯的葡萄酒,特別是那些本身不大有賣點的酒。雜類葡萄酒一般也容易配餐,原因同上。(侍酒師極少喜歡不好配餐的葡萄酒。)盡管如此,總的說來,雜類葡萄酒似乎並沒有獲得廣泛關注或是大眾喜愛。這也正是我為什麼在本月早些時候開啟了一個適宜夏天的、全部都為雜類白葡萄酒的品酒之旅的原因。
首先來到了意大利和法國,這兩個國家出產了很多最終在酒單中被劃歸為雜類的葡萄酒。這一點也不讓人驚訝,因為單單意大利就出產數千種葡萄,法國擁有幾百種官方承認的品種各異的葡萄。
在這兩個國家,知名的葡萄品種常常和無甚名氣的葡萄在一起培植。例如,在意大利的皮埃蒙特產區(Piedmont),大家熟知的白葡萄品種有莫斯卡托(Moscato)和嘉維(Gavi),名氣小些的則有厄柏路絲(Erbaluce)和阿內斯(Arneis)等。法國東南部的薩瓦產區也是如此,雅貴和白蒙得斯(Mondeuse
Blanche)等白葡萄與更受歡迎、世界知名的灰皮諾葡萄(Pinot Gris)也是同生同長。
意大利出產一大批世界級雜類白葡萄酒~實際上,意大利出產的不知名的白葡萄酒可以填滿一整張酒單。從北至南,整個意大利密集地種植著各類白葡萄,比如佩科裡諾(Pecorino)、阿斯品諾(Asprinio)、菲安諾(Fiano)、皮加托、卡塔拉托(Catarratto
)和格裡洛葡萄~這裡所列的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得益於對本土出產的葡萄酒的興趣近來有所復蘇,這些葡萄成為了意大利如今最有趣味的一些葡萄酒的原料。
利古利亞的皮加托葡萄素來是我的最愛之一。最近它被稱作是維蒙蒂諾(Vermentino)~一種更有名氣的葡萄品種~的遠親。布魯納(Bruna)或Terre
Bianche等此類頂尖釀酒商釀制的優質皮加託的口味尤為細膩,含有杏仁和柑橘的芳香。此外,優質皮加托變陳後的品質也會特別好。再往南去,西西裡島和坎帕尼亞(Campania)也出產大量優質的雜類葡萄,比如說口味勁爽的格裡洛和具有獨特的榛子香味的菲安諾。
在法國東部,地處阿爾卑斯山區的薩瓦出產的葡萄酒在近幾年開始備受歡迎,它們或許很快就會檔次上升跳出雜類的分類。薩瓦出產的葡萄酒的特色是酸度清冽適中,既有口感輕盈、散發礦物香的氣味芬芳的葡萄酒(以雅貴葡萄釀成的白葡萄酒),也有口感更為厚重、酒體也更加濃鬱的葡萄酒(以胡賽特(Roussette,亦稱阿爾迪斯(Altesse))釀成的白葡萄酒),用於配餐也非常不錯。此外,它們的價格也往往非常實惠,一些頂尖的薩瓦葡萄酒的價格比勃艮第村莊級酒的價格要便宜,一瓶通常還不到20美元。薩瓦產區還沒有出現什麼大牌葡萄酒,現今當地最有名的釀酒商要數Pierre
Boniface,其雅佩蒙葡萄酒(Apremont)很容易找到,口味也非常簡單。該地的一些釀酒商,比如Jean-Charles
Girard-Madoux和Domaine Lupin還釀制一些口感更為復雜的葡萄酒。
當然,法國另外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白葡萄酒。例如,朗格多克(Languedoc)和羅訥地區(Rhone)出產的匹格普勒葡萄(Picpoul)便是一些口味清新簡單的白葡萄酒的原料。在阿爾薩斯地區(Alsace),莎斯拉(Chasselas)和希爾瓦娜(Sylvaner)等葡萄就種在像雷司令(Riesling)和瓊瑤漿(Gewurztraminer)這樣的知名葡萄品種附近。莎斯拉和希爾瓦娜雖算不上特別珍貴,但是出自像安德烈•奧斯特塔格(Andre
Ostertag)這樣的釀酒商之手的希爾瓦娜葡萄酒實際上能夠達到一種罕見的優良品質。奧斯特塔格出品的希爾瓦娜葡萄酒放在不鏽鋼桶內發酵釀制,具有一種綿長的礦物香後味。其售價為22美元一瓶,比阿爾薩斯由知名葡萄品種釀制的葡萄酒的價格要便宜許多。
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是高價值不知名葡萄酒的產地。以西班牙加利西亞(Galicia)的佩內德斯(Penedes)和戈德拉(Godella)出產的沙雷洛葡萄(Xarel-lo)釀制的白葡萄酒味美誘人,有時候可在品種豐富的酒單的雜類葡萄酒項中發現其蹤跡。葡萄牙杜羅河谷(Douro
Valley)出產的高酸度白葡萄酒拉比加多(Rabigato)亦是如此。
美國是一個出產雜類葡萄酒並不多的國家(考慮到酒單上列出雜類這一做法是由美國人普及開來的,這聽上去有些諷刺)。當然這也有例外,我最喜歡的兩種雜類白葡萄酒均產自紐約:其中一種是Channing
Daughters出產的弗留利托凱幹白(Tocai Friulano),它以弗留利葡萄釀製而成,口味清冽;另一種由Dr.
Konstantin Frank Vinifera Wine Cellars以在芬格湖地區(Finger
Lakes)種植的俄羅斯白羽葡萄釀制,具有礦物香味。
Paumanok Winery的老闆查爾斯•馬蘇德(Charles Massoud)(長島(Long
Island)唯一的白詩南(Chenin
blanc)便是出自其手)的陪同下品嘗了後一種酒。馬蘇德對這種酒頗為讚賞,於是我問他是否會考慮也釀制白羽,不過他予以了否認。他說他喜歡的酒有很多,但是他不想失去重點。
我的雜類葡萄酒品嘗之旅可算不上有重點,但是我還是在其中發現了很多美味的好酒。從阿爾薩斯的希爾瓦娜到薩瓦的阿爾迪斯,從皮埃蒙特的阿內斯、德國的施埃博(Scheurebe)再到利古利亞的皮加託等等,我發現了一些風格鮮明的葡萄酒,它們既獨具特色,定價也非常公道。如果雜類葡萄酒換個名稱的話,或許會有更多人願意點它。要不改名冒險人士之酒或者也許你永遠不會考慮(但應該考慮)的酒?我倒樂意把它們稱作~我願意一次又一次品嘗的酒。
前一篇:#紅酒控#《中國蓬萊產區》
后一篇:#紅酒控#《葡萄酒捍衞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