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ken之博客
ken之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09
  • 关注人气: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增髮美齒? 家用激光儀真偽

(2010-10-02 01:33:25)
标签:

健康

http://l.yimg.com/fe/p/news/singtao/20100929/16a58mc02kj844-i1.jpg家用激光儀真偽" TITLE="增髮美齒? 家用激光儀真偽" />報道)近年流行DIY,不但手工藝、飾物可自製,甚至可利用各種光學產品,例如牙齒美白、增髮器等,自行作有關護理。這些以往為醫生專用的儀器,其 原理、功效究竟如何?在家自用又是否真的安全可靠?是生產商的噱頭,還是真有其效?且聽專家仔細分析。

  針對男士型脫髮    

  皮膚科醫生陳厚毅(上圖)表示,現時坊間只有一種獲美國    食 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的家用光學生髮儀器,原理是透過釋放波長655nm的微量激光,刺激失去能量狀態的毛囊細胞,使其重新恢復活力,同時抑制 DHT(雄激素二氫睪固酮)對毛囊的傷害,令頭髮再生。但只能針對因DHT引致的男士型脫髮問題,故對於其他因壓力、皮膚感染、發炎和免疫系統導致的脫髮 並無幫助。另現時FDA只批准其用於男士身上,雖然有報告證明對女性同樣有效,但仍須待進一步研究才能支持其驗證。因生髮周期較長,儀器須使用至少四至六 個月,才可能見效。

  混合治療不單靠儀器

  陳續稱,雖然儀器對男士型脫髮有功效,但使用前仍必須諮詢醫生意見。「現時醫學界治療脫髮,不會單靠藥物或儀器,而是採用混合式的治療方案。由口服藥 物、外塗藥物以至光學治療等,均須由醫生診斷病因後,再因應個別情況而調配使用。自行服藥或買儀器應用,非但功效不彰,更可能弄巧反拙,傷及頭皮健康。坊 間同類型產品多不勝數,必須提防錯購不良產品。「很多時病人只知服藥和用儀器,卻忽略了生活習慣方面的配合,依舊煙酒不斷,缺乏休息和累積工作壓力,頭髮 毛囊的健康必定難以改善。」陳補充。

  美白啫喱具腐蝕性

  與脫髮同樣普遍的牙齒變黃問題,牙科醫生謝德安(上圖)解釋,即使無飲咖啡和茶、吸煙等習慣,牙齒最外層透白色的琺瑯質,亦會隨年月被酸性磨蝕及損耗 而減褪,逐漸露出內層呈微黃色的象牙質,故會令人有牙齒變黃的錯覺。謝解釋:「現時醫學上主要用含過氧化氫的漂白啫喱,打散牙齒色素。為加強功效,近年更 以藍光或激光催化漂白啫喱,以加強效果。由於這些漂白啫喱濃度較高,具有一定腐蝕性,一旦漂牙過程出錯或不依足程序,有機會導致牙齒、牙齦受損。如無配戴 護目鏡,光學照射更可灼傷眼睛。」

  仿原理儀器風險極高

  現時市面上的家用光學美白牙齒儀器,大約可為兩類。一類純粹為噱頭式的簡單儀器,非但不能產生藍光或激光,有些甚至只以LED燈模仿藍色光線,而其使 用的漂白啫喱,過氧化氫濃度亦只有7%,因此功效較弱。雖然濃度較低腐蝕性亦較少,但因其設計只有牙托而無牙套,易令用家誤吞漂白啫喱,造成食道受損,故 不建議使用。

  另外一種則為模仿牙醫診所用的光學美白儀器,其使用風險則更高。「近年發現網上有些內地製造的有關儀器,使用與診所儀器相同波長的藍光和高濃度漂白啫喱,如非由合資格牙醫施術,隨時可令牙齦和牙齒受損。」謝醫生稱。

  遵照守則保障安全

  有關增髮儀器已獲FDA嚴格批核,正確使用下安全性應無問題,但使用時仍有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1. 儀器的光線雖不具傷害性,但亦不應直接照射眼睛,免致不適。

  2. 不宜使用過密,每周不應多於三次,每次約十分鐘為限。

  3. 如用後出現不適,或有過敏感覺,即應時停用並求診。

  4. 患有皮膚病如濕疹    牛皮癬    ,或皮膚有損傷者,以及孕婦和小童,均不宜使用。

  家用光學漂牙儀弊處

  1. 如儀器發出的光未隔除紫外線    ,可令嘴唇周圍皮膚變黑,甚至增加致癌風險。

  2. 漂白前須用樹脂製劑保護牙齦,免被高濃度的漂白啫喱侵蝕,引致發炎和劇痛。

  3. 漂白啫喱須因個別情況調配和更換,治療過程亦不可過密,免令牙齒受損。

  4. 光學漂牙必須由牙科醫護人員操作和監控整個過程,吸走滲出的唾液、漂白啫喱,以免誤吞。

  5. 任何形式的漂牙,均須事先處理口腔問題,如牙周病、蛀牙、敏感牙齒等,免令病情惡化。

  6. 缺乏牙醫評估,如小童、孕婦貿然進行光學漂牙,有機會直接影響長遠口腔健康。

  ■如非男士型脫髮,使用此儀器全無幫助。

  ■診所正式的光學漂牙,只可每年進行一次。

  ■牙套需要度身訂造,現成的家用牙托或牙套多會令漂白啫喱滲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