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冠心病小徵狀示警

(2010-09-28 00:48:17)
标签:

健康

http://l.yimg.com/fe/p/news/singtao/20100924/169o2qf0245ib8-i1.jpg心臟病    是繼癌症後的第二號殺手病,當中以冠心病    最為普遍,病發前往往沒明顯徵狀。港人工作繁忙,很易忽略一些身體小警號,加上平日飲食失衡,又缺乏運動,大大提升致病風險。世界心臟組織聯會將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定為「世界心臟日」(9月26日),以提醒大眾對心血管病的關注,防患未然。
不良生活習慣成主因

  撇除先天性心臟病或家族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及缺少運動,乃造成心血管疾病愈趨年輕化的主因,四十歲以下的心臟病發個案,近年常有出現。據衞生署統 計數字,於2009年因心臟病發致死人士,佔全港死亡人口約百分之十五點六,當中以冠心病比例佔最多,心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宣(右圖)表示,隨著健康資訊愈 來愈發達,市民的保健意識已提高了許多,他說:「近年要求做身體檢驗或主動求診的病人均增加了不少,年齡多介乎四十出頭,大部分屬飲食不平衡、運動少的上 班族,且多具備膽固醇、血壓及血糖高,或中央肥胖等風險因素,增加了出現血管閉塞的風險。」

  單一因素可致血管病變

  除飲食及運動習慣外,他亦提醒大家,別忽略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的重要性,「曾有位四十出頭的男病人表示除患有高血壓,平日走遠路時有些少氣喘及容易疲倦 外,身體無其他大病痛,但我仍建議他進行電腦掃描冠心血管造影,以策安全。結果顯示,其心臟血管有七成已閉塞,需要盡快進行『通波仔』手術。術後他表示, 呼吸較手術前暢順了許多。」梁稱。

  由此個案可見,很多時冠心病患者並非完全無徵狀,只是因病徵不明顯,因而被忽略,故有需要人士,應定期進行適當的檢查。

  四十歲後定期檢驗

  現時冠心病病發率平均於五十歲後,男士佔較多。有鑑於近年的病發年齡有下降趨勢,很多介乎三十至四十歲的男性已出現風險因素,故不少歐美國    家建議四十歲以上男士每年進行簡單的心臟檢查,如運動心電圖、心臟超聲波及磁力共振檢查等,若有家族病史者,更應提早幾年進行檢查,「如果患有高血壓、膽固醇過高或血糖過高者,可考慮進行較深層的血管檢查,如電腦掃描冠心血管造影,檢驗血管是否有閉塞。」梁醫生說。

  由於女性荷爾蒙可保護心血管,故女士心臟病發年齡一般較男士遲七至十年,大多於五十歲後才出現,但如很年輕已患上糖尿病    、膽固醇過高者,病發年齡則會提早。

  ■血壓高會加速血管硬化,令表面細胞受破壞及增厚,易令膽固醇積聚於血管中,故恒常檢查很重要。

  ■心電圖可初步偵測心血管及心臟健康。

  ■恒常運動有助降血糖,同時增加高密度膽固醇水平,保持血管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