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小徵狀示警

标签:
健康 |
不良生活習慣成主因
撇除先天性心臟病或家族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及缺少運動,乃造成心血管疾病愈趨年輕化的主因,四十歲以下的心臟病發個案,近年常有出現。據衞生署統 計數字,於2009年因心臟病發致死人士,佔全港死亡人口約百分之十五點六,當中以冠心病比例佔最多,心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宣(右圖)表示,隨著健康資訊愈 來愈發達,市民的保健意識已提高了許多,他說:「近年要求做身體檢驗或主動求診的病人均增加了不少,年齡多介乎四十出頭,大部分屬飲食不平衡、運動少的上 班族,且多具備膽固醇、血壓及血糖高,或中央肥胖等風險因素,增加了出現血管閉塞的風險。」
單一因素可致血管病變
除飲食及運動習慣外,他亦提醒大家,別忽略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的重要性,「曾有位四十出頭的男病人表示除患有高血壓,平日走遠路時有些少氣喘及容易疲倦 外,身體無其他大病痛,但我仍建議他進行電腦掃描冠心血管造影,以策安全。結果顯示,其心臟血管有七成已閉塞,需要盡快進行『通波仔』手術。術後他表示, 呼吸較手術前暢順了許多。」梁稱。
由此個案可見,很多時冠心病患者並非完全無徵狀,只是因病徵不明顯,因而被忽略,故有需要人士,應定期進行適當的檢查。
四十歲後定期檢驗
現時冠心病病發率平均於五十歲後,男士佔較多。有鑑於近年的病發年齡有下降趨勢,很多介乎三十至四十歲的男性已出現風險因素,故不少歐美國
由於女性荷爾蒙可保護心血管,故女士心臟病發年齡一般較男士遲七至十年,大多於五十歲後才出現,但如很年輕已患上糖尿病
■血壓高會加速血管硬化,令表面細胞受破壞及增厚,易令膽固醇積聚於血管中,故恒常檢查很重要。
■心電圖可初步偵測心血管及心臟健康。
■恒常運動有助降血糖,同時增加高密度膽固醇水平,保持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