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无畏行者
——访莲花营造设计公司总经理胡中田先生
他,年仅40岁,却已从事室内设计和施工18年。从业18年尝尽酸甜苦辣,起伏跌宕中尽显他矢志不渝的无悔追求;
他,单枪匹马垮入这个行业,7000元起家,发展到如今拥有高度专业的设计团队,实现了严密的全设计流程管理,作品涵盖建筑、规划、政府工程、会所、茶馆、餐饮、酒吧、医药医疗、学校、店面、写字间、别墅等诸多领域;
他说:“我的职业是设计师,内心却是个文人。喜欢体悟和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拒绝那些浮躁奢华的艺术观,更反对只会索取、迷恋成功却不知敬畏的价值观,修正人们对生活和艺术本质的误读,努力使文化传承回归正途”。
他就是中国建筑协会室内设计(潍坊)分会会长、莲花营造设计公司总经理胡中田先生。
慧发于心,专注于行
莲花营造设计公司座落在历史悠久的坊茨小镇,虽然远离都市,但它独特的风貌却记载着那些年景儿曾经的风华,在满布的徳日旧建筑之间,颤颤巍巍的铁轨伴随着老火车的轰鸣,依旧耸立的德国火车站会让你觉得恍若昨世。“我在其他城市也有办公室。坊茨小镇是国内罕见的“殖民城镇型”艺术区。浓厚的异国文化风貌,张驰有度的节奏,恬静安闲的生活状态,是我选择把总部放在这里的原因,这种环境最适合做学问。”
步入会客厅,“佛缘怡德”四字牌匾首先映入眼帘,让我不由心生敬意。在这个追名逐利的物质时代,还能淡定从容、认真修行之人,必然拥有不俗的品味不凡的性情;环顾四周,一组硕大的鸟笼灯、用旧木门做成的书台相映成趣。从搭配上看,创作者的初衷不在于营造某种刻意,更多的是在倾诉他性格的那份随性,果不其然,在谈话中他并没显得流于程式或过于俗套,呈现更多的是率真、感性、谦和等姿态。
没有太多地寒暄,落座,斟茶。胡总开始谈了一些从业经历:“1995年,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进入了一家国营装饰公司,一干就是四年。我常年和工人吃住在工地,粗糙的饮食、被褥满是尘土还要不断地换地方,常常身兼五六种工作,体力精力都处于透支状态。这是非常艰苦的四年,其工作强度和工地环境的恶劣程度,是现在的科班生难以想象的。跟我同年应聘到公司的大学生,都因受不了工作的苦累纷纷离去,而我一直坚持到1999年,因集团公司倒闭而被迫离职。这四年虽然充满艰辛,但却为我今后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离职后,我就开始了自主创业,期间也潮起潮落,历经坎坷,有太多的故事和感慨,所幸自己从未放弃,从未言败。”
“长达十几年的创业经历中,难道你没有动摇过,想过改行吗?”面对我们的提问,胡总无限感慨的说:“有,有两次我想过放弃。第一次就是国营企业倒闭。离职后我非常困惑:到底这个行业有没有前途?应该怎样做才有出路?为此,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到广州、深圳等地考察。这次考察,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和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开阔了视野,也坚定了我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的信心。第二次动摇,是在2005年。那一年,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寒冬期,潍坊80%的同类企业都难以维系,剩下的20%也是苦苦支撑。我的公司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家庭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故,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下,身心疲惫的我被迫卖掉了当时的门店,员工也相继离去,最后仅剩一名员工,那是我人生最黯淡的一段时光。”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爬起来的勇气。所幸,胡总没有。慧于心,专于行。“以聪慧之心,洞察行业发展机遇;以专一心态,运筹帷幄坚持经营”。调整好心态的他重振旗鼓,永不言败,终于取得了今天不俗的成就。
追本溯源,探寻本质
“空间的使用,一般要经过建筑、装饰、陈设(家具、布艺及饰品)三个阶段,其中建筑和陈设是必须的,只有装饰更多的是在弥补两者的不足,充当了一个修补匠的角色。因此,我从不认为室内设计行业有多么必要,装饰应该是建筑的内延,而不是独立手段。只是国内的建筑设计太逊了,才显得我们这么重要!”胡总笑笑说。
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设计的目的不在于设计。设计只是手段——使用才是本质。很多设计师只停留在美观层面上,稍高明的设计师就去为文化而设计,而最正确的应该是为使用而设计。现在动辄大谈“风格”“创意”的设计观流毒不浅,设计本质是要满足“人对生活的愉悦”,充满对生活各个层面的细微感知,而做这一切,最终都要唤醒人们平静的本心,去除贪着的妄心,让有缘进入室内空间的人,感受到平静、秩序和愉悦。”
“具体来说,我的设计哲学坚持三个原则:功能第一、艺术第二和大道至简,这三者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很多客户,包括业内人士,都普遍认为装饰的目的就是为了美,从而走向了追求奢华、过分强调视觉冲击力的歧途,其实这是错误的。美(艺术性)固然重要,但追本溯源,设计的目的还是使用。强调功能性就是说设计要提供一种感知:当你进入某个空间时,行住坐卧等各种状态下都会感到舒适自然,最大化地消弥空间格局带来的束缚感,而这种合理性取决于你对生活的理解、艺术的感知和把握人性的尺度;这一点我与其他设计师把造型色彩作为关注点不同,一定要满足“色声香味触法”五感六觉;只注重视觉感观的作品肯定是苍白的,我更强调的是氛围营造和整体空间感受。”
滴水穿石,无所畏惧
毫无疑问,今天的胡总是成功的。
当我们探寻其成功的秘诀时,他笑言道:“既谈不上成功,也谈不上什么秘诀,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于我而言,主要得益于三点:坚持、敬业、学习。”
再坚硬的石头,也会被一滴水洞穿,根源就在于坚持。“知易行难”。坚持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难于上青天。像我这样,在同领域里坚持18年的屈指可数。坚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了对职业的坚持,还包括对经营理念、审美哲学、艺术方向等方面的坚持。譬如在经营方面,我们一贯坚持品质第一的宗旨,这就与现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方针相违背。面对这些,我们也纠结过,内心深处也激烈的斗争过:品质还是效益?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前者,成功也变得不那么意外。我们的每一位客户,都成了公司的伙伴,自觉成为公司的免费“业务员”;每一件作品,都成了公司对外宣传展示的样板,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者的审美,一点点地改变着这个城市,让生活因为我们而变得有一点点不同。”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能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对事业的完美充满渴求,即便是遭遇困难挫折,也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设计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件作品里,都凝聚着我的心血和灵魂。因为热爱,我才能不畏险难,一路坚持到现在。现在很多的从业者,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对工作本身并没有兴趣,更谈不上热爱了。这样的心态之下,想做出成绩是不可能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酷的当下,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师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层面和超前的设计理念,所以,学习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我每年买书的费用就要超过五万元,经营管理、国学、哲学类图书我都有涉猎。虽然工作繁忙,但每年的学习考察都多达十几次,和国内外同行交流,去了解、体会不同地区文化对设计本质的影响。”
不懈地坚持,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地学习,是促成胡总成功的三大法宝。像一位无畏行者,正直坚忍,不作妄执,中道而行。解开贪欲的束缚,放下对世事的执著,认真做事而不求速达,只做应该做的,这才是简单而自觉的禅者生活。
整个会谈给我们最强烈的感觉是:他完全区别于泛泛只谈创意、风格的设计师,自己内心具有独特的设计哲学。也正是如此,接下来他有关“大道至简”的阐述更是让我钦佩不已。“留意商业空间,更多的是奢华和萎靡,对于表象和工艺的过分苛求,使商业氛围变的浮躁、功利。豪华和流行不一定就是时尚,设计师屈从于世俗也不是一种必须。其实,本色生活更为可贵,“大道至简”
是一个“为道日损”的过程。包含着“简朴”、“以简驭繁” 、“少即是多”等多重含义,用最简单的材料、最朴素的工艺来完成最好的使用。
这要求设计师必须博采众长,整合创新,是概括而不是删减,去完成“人对生活的愉悦”。
整个会谈他都透出了很睿智的一面,对设计行业发展的忧思,对错误理念流布的痛惜,透出了极具使命感的行者心态,努力去做一个觉者,这也许跟他多年修行禅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知不觉,一上午的时间已过,采访也接近尾声。他曲折的创业经历、睿智的思辨、随缘的心态、独到的设计哲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我同行的张淑利和张青华都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胡总竟是茹素多年的虔诚居士,这在崇尚个性张扬、灯红酒绿的设计界是不多见的。他说,素食能让人心境平和,身体健康,茹素只是修行的初级阶段,终极目标是“心素”,就是能让自己驾驭自己,而不会成为欲望的奴隶。
“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生活、工作、爱好三位一体。”他已经做到了,因此,他很快乐。
“能身体健康、吃饱穿暖,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就足够了。”,没有太多的欲望,因此,他很幸福。
大道至简,行者无畏。愿他能找到更多的同行者。
(发《潍坊金融》杂志总第20期)
http://s11/mw690/001XKw8Xgy6Eg5SSPA69a&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