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钧窑鳮血红釉弦纹八棱瓶鉴赏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宋代钧瓷主要品种有天青,月白,海棠红和玫瑰紫四种。釉料配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青瓷那种单纯的以铁的氧化物作呈色剂的传统,采用了以铜、铁、磷、锡等多种元素,分别配釉,分层挂釉,加上独特的窑变工艺,即火的艺术,使钧瓷的釉层结构变得复杂。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天然效果,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这种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后世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宋朝是一个科学技术革新显著,哲学思想开明,艺术审美造诣登峰造极的时代。宋代的美学,强调淡泊,素雅的人文精神,近八百年来对於整个东北亚文化也产生莫大的影响。直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瓷器的收藏主轴都是以追求极品“宋瓷”为瓷器收藏主流,并彰显着收藏家对艺术品的至高品味。

钧瓷的鼎盛时期是在宋代。今天禹州城北关的颍河桥附近,有一条钧官窑街。代表钧瓷辉煌顶点的宋代钧窑遗址就在这里。钧窑瓷器,件件价值连城,宋徽宗时一年只生产36件,每件都进了皇宫。现如今,流传下来的钧官窑瓷器也就不到100件,件件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据说,每年宋徽宗从钧官窑只挑选36件钧瓷,作为御用品。剩下的瓷器,不论好坏一律砸碎。就是砸碎后的瓷片,也要埋入地下,不准流入民间。宋徽宗时代,钧瓷艺术几乎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当时的钧瓷釉色极为丰富,在青、红两类中,又变幻出月白、天青、天蓝、米黄、葱绿、茄皮紫、海棠红、玫瑰紫和鸡血红等。这些色彩排列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更可贵的是,能工巧匠们还烧制出一种乳光釉色,这种釉色艳而不妖,俏而不媚,华贵而不失沉稳。在釉色的背景上,还疏密错落地满布着泪痕纹、蚯蚓走泥纹等。这些图案有的如峡谷飞瀑,有的如雨过天晴,有的如玛瑙开花,看上去仪态万方,美轮美奂。据说,乳光釉色的手感也很好,摸起来犹如两岁小孩的肌肤。在所有的颜色中,最美丽最让人惊叹不已的就数鸡血红了。这种红色看起来耀眼夺目,宛如升腾的焰火,但却并不浓烈,据说,盯着它看久了,能让看的人想起心中最美好的情愫。

关于钧瓷鸡血红的由来,神后镇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
古时候,神后镇有个老窑工叫王钧,老伴儿去世早,于是他就收养了一个儿子,起名王小,在大刘山驺虞河边以烧制钧瓷为生。家境很是贫寒。
有一天晚上,王钧刚睡下,朦胧中听见有人唤道:“王钧醒来,王钧醒来。”他起来看看,屋内连个人影也没有,翻个身又入睡了。不大一会儿,只见一道红光,照的小屋如同白昼,王钧翻身坐起,只见一位红光满面的白发老人坐在床边。老人对王钧说:“你烧造钧瓷不得秘诀,我今奉玉皇大帝之命,特来点化于你。但凡仙之间不能通话,我手书二字,启发于汝。”说着操起一根柴火棒写起来。王钧一看,是“心血”二字。正待细问,老人将手一摆,又写道:“天机不可泄露,得秘诀之后,子孙造福人类,不可渔利他人,否则,得而复失。”说罢,飘然而去。

第二天,王钧醒来,回忆昨晚之事,原来是一场美梦。说起王钧的手艺,真是出类拔萃,七里长街同行无人可比。他做的钧瓷如碗、盘、炉、鼎、瓶、洗、盆、钵等,设计合理,造型大方,就是掌握不住火候,烧出的产品常因釉向下流走多造成报废,使他伤透了脑筋。昨晚仙翁指点,可是人的“心血”何处寻呢?左思右想,毫无办法。最后拿定主意,自己以身试火,取的经验传给子孙。他将养子王小叫到跟前,将仙翁指点自己试火一事告诉儿子,王小扑通跪下说:“爹爹,万万不能,万万不能啊!”王钧脸色严肃,扶起儿子说:“我儿不必多虑,天意如此。”王小见父亲主意已定,也暗地里打定了主意。

几天后,父子俩将坯子上好釉装进窑里,点上火,连烧三天三夜,只见窑内浓烟翻滚,火苗不住地往上窜,王钧双眼布满血丝,汗流满面,对儿子说:“孩子,就看今夜了,我饿了,你去拿个馍来。”王小不知是计,回身拿馍去了。王钧目视苍天大呼:“苍天有灵,莫负老汉一生心血!”说罢,脱光衣服,爬到窑顶,跳进熊熊的窑火中。

王钧往火中一跳,立刻急坏了暗中相助的白发仙翁。他在窑旁整整蹲了三天三夜,只等今夜助王钧一臂之力,谁知王钧竟纵身跳入窑火中,顿足叹道:“罪过,罪过!”他见事已不可挽回,遂用手点化。只见窑内浓烟顿消,红浪翻滚。王小拿馍回来,见到父亲衣服,一切明白,遂大叫一声,气绝于地。悠悠间,王小来到大刘山上,看到一位白发仙翁正在和爹爹谈话。王小急忙赶到眼前,拉着仙翁的手说:“救救俺爹。”仙翁说:“此乃天数,命该如此,也是老夫之过。你要继承父业,做好钧瓷,贡献世人。汝父今已列为仙籍,不必为虑。”言尽,拉着王钧直上天空。王小抬头看时,只见半空中飘落下一张纸条,拿起一看,上书:“可用鸡血代替”六个大字。

再说,众乡邻见王钧已死,慌忙救醒王小,他擦了擦充血的双眼,看看窑中火势,只见各种造型的钧瓷作品像涂了一层颜色一样,五光十色,艳丽夺目,十分好看。恍惚中,好像看见父亲身影一样。他悲痛地对邻居们说:“不管这一窑是什么颜色,都叫鸡血红。”果然,出窑后颜色最好的就数鸡血红了。此外,还有玫瑰红、海棠红、茄皮紫等颜色。数百年过去了,这个故事一直在神后镇流传。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钧,在神后镇的窑堂里和窑前都塑起了王钧火神像,以保佑烧窑不出事故。现在还有人传说,在窑火点燃三天三夜的时候,还能看见王钧的身影呢。
我收藏的此北宋钧窑鳮血红釉弦纹八棱瓶,圆盘口,长颈往下渐宽,间饰弦纹成双,一改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下接垂肩,棱角分明,硕腹丰盈,器形端庄,刚中见柔。底承八方圈足,胎呈黑褐铁色。通体罩施鳮血红釉,澄澈莹润,隐透丹霞,不失温煦。片纹自然泛金,浓淡不一。釉质丰厚,抚如琼玉。口沿釉稍流敞,色呈绛紫,圈足釉略蓄聚,质若凝脂。腹部有刻诗描金宋徽宗御提诗,宋之均窑,举世稀珍,于收藏家亦属不可多得之物。今之所见,均窑上品者,价值甚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