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大唈童玉册鉴赏
这套和田白玉填金《御制大唈童》玉册则为乾隆御制典章文物。
此玉册以六片白玉片组成,正反双面刻《大唈童》全文,再经浅刻填金制成并装池成蝴蝶装。此玉册玉片厚0.2cm,双面刻字,文字为划刻后填金,工艺难度极大,是一件典型的乾隆朝宫廷玉册,原装锦面函套,此种玉册一般是由养心殿造办处“玉作”的工匠刻字,再交由如意馆装裱册页。
玉冊:23cm × 14.8cm
此外,玉册这种形制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品级,把重要的文献写于玉上,是表示所写内容的重要,也是为了能使其永远地流传,故玉册往往和帝王有关,历代皇帝封禅时,常埋玉册,目前所见最早的玉册为山西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简策《侯马盟书》。清代宫廷尤重玉册,使用的玉册主要有几类,一为政务类,如谥册;一类为文册,刻记皇帝的重要文章;一类为书画册,刻录皇帝喜爱的书画作品,玉册上的文字,书画,有直接书写的字用泥金,也有刻字填色的或阳刻描金的,阴刻描金应是质量较好的,不仅有金玉的辉煌,还能长久保存,这件《御制大唈童玉册》,就是用阴刻描金的手法表现的图画及文字。
据《清文件》记载,关系国家礼制和体面的册宝,皆造办处玉作承造。一套册宝的琢制工时需耗数月,造办处经常请旨征调苏州玉匠,命之内廷雕琢。朝廷官员若无谕旨,不敢擅刻册宝。从《清文件》记载中,可见各省呈献的玉册,俱无名称,仅著『玉册一件』四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