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红地黄彩人物故事纹盖罐鉴赏

此红地黄彩人物故事纹盖罐器型高大又墩朴,厚重。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敛,平足,盖面中部凸起宝珠形盖纽。此罐盖口沿下弧收,外壁红地黄彩人物故事纹为饰,图案轮廓及细部用金彩勾描。盖内、罐内均施青白釉,外底无釉,口沿处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六字行横款。该罐罕见流传,为明嘉靖御用之精品。
我收藏的此罐高:56cm,口径:16..8cm,底径:22.3cm。

嘉靖御用彩瓷黄上红,是嘉靖彩瓷冠绝一时,其彩瓷画之诡奇,绘事之伟丽,称胜于明、清两代,后世无人可及。其间发明甚多,诸种色釉相互交融,铺陈出一个斑斓绚丽的彩瓷世界,其中红地黄彩,又称黄上红最为名贵,为嘉靖一朝所独有,深得藏家所推崇。

明嘉靖皇朝的黄上红珍瓷,是我国宫廷御用瓷发展史上的一个珍贵彩瓷品种,由于其生产工艺十分复杂,而仅供宫廷使用,现存量稀少而格外珍贵。它是在素瓷上以整体黄釉为底色,在勾勒出的纹饰外,罩以矾红。黄釉在下矾红在上。整器以大面积的矾红为地色,突显出尊贵的黄彩纹饰,以成器表面看就形成了红地黄彩的纹饰。以此种色彩组合的瓷器就俗称黄上红,也称红地黄彩瓷。以矾红娇黄彩料搭配烧造的釉色,能凸显出帝王用瓷的尊贵,因为在古代封建帝王时代,代表帝王色彩的黄釉只能属于宫廷皇族使用,因此黄上红系的的彩瓷是明代宫廷造办处专为帝王烧制的御用瓷。

釉上彩瓷器的制作自宋代开始,到明代嘉靖时期形成独特的风格。嘉靖彩瓷冠绝一时,其彩画之诡奇,绘事之伟丽,称胜于明、清两代,后世无人可及。其间发明甚多,诸种色釉相互交融,铺陈出一个斑斓绚丽的彩瓷世界,其中红地黄彩者最为名贵,为嘉靖一朝所独有,深得藏家所推崇。本品即是当中最为显著的一例。明代嘉靖时期,各类彩瓷的制造甚为兴盛,此类红彩,黄彩彼此搭配的作品,表示“皇上鸿福”之吉祥寓意,时代气息鲜明,殊为难得。

本藏品即是当中最为著名的一例,底部无釉跳刀痕迹明显,火石红自然。虽然经历了400余年的风霜,依然惊艳四方,益见沧桑犹存。

《明世宗实录》载:“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鲜红改作深矾红。”可鉴嘉靖初年,在铜红釉工艺失传的情况下,御器厂得旨曾一度以矾红代替铜红而生产。本品所饰之红彩色泽鲜妍,华丽凝重,涂施匀净厚润,虽然历经过往四百余年的风霜,表面留下无数细细碎碎的磨损痕,却丝毫不减其风韵,依然惊艳四方,动人心魄,益见沧桑犹存的厚重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