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郎窑红釉摇铃尊鉴赏
郎红釉又名“牛血红”,创始于十八世纪景德镇窑,是我国传统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郎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平焰窑中,用松柴还原焰高火度(1300"C以上)烧成。传统的郎红釉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作品非常困难,故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郎红袖烧制如此困难,因此存世量较少,在收藏市场盛行这样一句话“家有郎红,吃穿不愁!”这两句谚语充分说明郎窑红其优美的品质及其珍稀性。
郎红是铜红釉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变种。因康熙时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仿烧成功,故以其姓氏命名。在中国陶瓷史上,以工匠或督陶官的姓氏命名瓷釉的,郎红釉是唯一的一个。郎红袖完全按照明朝永乐、宣德的红釉来制作,色泽追求红宝石般艳丽温润格调,是一种明亮鲜艳的深红色釉,十分讲究精细美观。
我收藏的此藏品高27.2cm,口径4.2cm,底径7cm。器形小口细颈,口底部包金,丰肩敛腹,形似铃铛,故称摇铃尊,是康熙年间官窑瓷器的珍贵品种,成对传世十分罕见。,瓶底白底蓝字“大清康熙年制”清晰可见。瓶型优美匀称,釉色鲜艳,莹澈浓艳,釉汁纯净肥润,仿佛初凝结的牛血。外壁红釉浓厚整齐,口缘部分釉层较薄,显露粉白胎骨,器身深艳明亮的釉色交相辉映,美感十足。如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