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时大彬铁砂壶鉴赏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尚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壶艺正宗。传世作品不多,北京、上海、南京、台湾等博物馆均有收藏。
他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在成形技法方面,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时大彬作品当时虽多,但流传存世者极少。至清乾隆年间,时大彬的作品已视为稀世珍宝了。
我收藏的时大彬铁砂壶,清顺治,通高11cm,口径6.5cm。此壶应为大清顺治年江苏巡抚:土国宾(1645年-1647年)或者是周伯达(1647年-1648年)的旧藏。
我收藏的该壶胎选用上乘的铁砂泥,圆体,圆口,曲流,环柄,圆足。壶底钤有
“时大彬顺治年制”七字篆书款,在盖的下部刻有“江苏巡抚珍藏”字样。整器制作规范,工艺精湛,如此雍容华贵的时大彬铁砂壶,实属罕见。
“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铁砂自为器始,一直为文人雅士、茗友雅客所好。铁砂艺人在为宫廷定制铁砂茗壶时,大都以宜壶为胎底,上面添加剔红、珐琅、洋金、炉均等工艺,以增加其富贵气息。加彩紫砂器,在不同时期的制壶工艺和绘画风格是不一样的。该壶为顺治时期的铁砂制作风格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图:




江苏

巡 抚

珍藏


底部“时大彬顺治年造”款

底部“时大彬顺治年造”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