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中天
陈中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840
  • 关注人气:5,1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建窑窑变釉兔毫盏鉴赏

(2016-01-15 00:01:04)
标签:

兔毫盏

窑变釉

建窑

宋代

收藏

分类: 瓷器收藏

               宋代建窑窑变釉兔毫盏鉴赏

  兔毫釉盏:中国茶文化以及陶瓷史的人来说,此物可是如雷贯耳,从现有实物资料看,兔毫盏是宋代最为流行的黑釉瓷茶具。因其在黑或褐色釉釉层中透射了均匀细密、状若兔毫的自然结晶釉纹,故名兔毫釉。又因其釉中闪现出各种变幻莫测的色彩,又有金兔毫、银兔毫、黄兔毫、灰兔毫、蓝兔毫等别称。关于兔毫盏纹饰,宋代文人墨客就有许多诗句赞颂,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蔡襄《北苑十咏》有“兔毛紫瓯新,蟹眼清泉煮。”句。苏轼《送南屏谦师》曰:“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舂翁鹅儿酒。”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亦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以上所记均为兔毫盏之别名。其形成的釉纹机理与胎釉有关,由于瓷土含氧化铁成份高,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釉受热产生的气泡将熔入釉中的铁微粒带至釉面,当温度达1300℃以上时,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细长似兔毫条纹。由于兔毫釉盏施釉厚,釉药在高温下流动性较大,釉水由上而下逐渐加厚,形成盏口沿内外釉层较薄,口沿上部无光泽,呈现褐色或酱色,亦有的泛青黑色,表面呈现粗糙的小斑杂点,其底部釉层厚,外壁近底足部分的釉水呈聚釉状或垂流成滴珠状。毫毛颜色由深渐浅,纹理由密渐疏,用放大镜观察,各长条形的兔毫内均可见到线条柔和的黑色鱼鳞状体,这是建窑黑釉瓷的重要特点。

    我收藏的此建窑黑釉兔毫盏,口径:12.5cm,底径:4cm,高:7cm。此盏口沿为褐色,腹部以下逐渐增厚,小圈足。盏內外施以黑釉,釉有垂流,在底周围形成乳浊油滴状结晶,釉色乌黑如漆,更为珍贵的是釉面析出的金色兔毫纹,状如秋天的兔毫。质地粗糙但十分坚硬,历来有建窑盏胎“质粗不润”的说法。如图:

 宋代建窑窑变釉兔毫盏鉴赏

宋代建窑窑变釉兔毫盏鉴赏

宋代建窑窑变釉兔毫盏鉴赏

宋代建窑窑变釉兔毫盏鉴赏

宋代建窑窑变釉兔毫盏鉴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