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釉里红堆塑白龙纹罐
釉里红是以铜红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后,然后再施釉,在高温下还原焰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这种技法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但那时的胎、釉的结合无法与元代景德镇烧制的产品相比。由于釉里红的铜红料在高温下易挥发,烧制时对窑内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釉里红瓷器的成功烧制,是釉下彩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装饰方法是在刻有纹饰的白胎上留出图案部位,用铜红料涂填图案以外的空余部分,烧造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之中;这种装饰工艺被称“釉里红拨白”。
我收藏的此元代釉里红堆塑白龙纹罐直口,丰肩,圆腹。瓶身为釉里红如意开光,口沿绘卷草纹,开光内堆塑龙纹做腾飞状。底部亦堆塑变体莲瓣纹。器型规整,胎质细腻,为釉里红中的精品。元釉里红堆塑白龙纹大罐,高28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9厘米。器型周正,刻画一流。釉里红发色艳丽,底有浅火石红,见旋纹,釉斑。白龙纹骄健有力,弧行鱼鳞片,刀法细腻,概括简练,栩栩如生。釉里红纹饰运笔潇洒,色彩亮丽。釉里红的烧造是元制瓷业的一大创新,铜红的烧成技术已不容易掌握,再饰以白花,制作工艺更为复杂。此器能有如此效果,可谓凤毛麟角,堪称国宝。
元朝的釉里红发色这么红艳的很少,大多呈色不佳,不是太黑就是太模糊,我收藏的这只罐特别那层岁月留下的肥厚包浆,像玻璃,更像玉,手摸上去,那种温润滑溜之感在我心中荡起暖暖的情意。
经刘文忠老师鉴定:釉里红罐:此器瓷质温润,底地硬朗,堆塑精堪求酷,龙威浩荡,着色艳美,纵而观之,是为元代中期釉里红精器。
如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