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首壶鉴赏

标签:
鸡首釉色盘口纹饰鸡首壶 |
分类: 瓷器收藏 |
鸡首壶(又称天鸡壶)的胎质、釉料及生产窖口等是鉴别鸡首壶的重要依据。因为不同瓷器的胎釉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窖口生产的瓷器也各不相同。
(图一)为东晋黑釉双系龙柄鸡首壶。高28厘米,口径9.5厘米,腹径20厘米,底径13厘米。仔细查看,该壶盘口,颈较长,鸡首流、桥形系和龙把柄在肩部同一水平线上,鸡首作流,嘴圆筒状,双目微凸,竖冠斜颈,鸡尾后翘,龙头紧紧衔着盘口边缘。壶身似球并有对称桥型系一对。从这些特征来看,可以判定其为真品东晋时期的鸡首壶,又由于其通体施釉,色如黑漆,均匀滋润,仅露底胎,胎质致密,胎色浅灰,略带棕色,可以判定它出自德清窑。
(图二)为东晋酱釉双系龙柄鸡首壶。高28厘米,口径9.8厘米,腹径22厘米,底径14.5厘米。鸡头雄健,鸡颈粗壮,冠呈刀尖状竖立朝前,龙头紧咬盘口。脖子比较长,脖上有三道纹。肩上有二道纹,一对弧形系相对应,造型趋向写真。又由于自上而下为酱釉色,施半釉,露底胎,胎质浅灰,底部里凹,有五块浅棕色垫斑,可以确定其为真品德清东晋黑釉双系龙柄盘口鸡首壶。
现再列出图(三)、(图四)鸡首壶之图片,从中基本上可以看出鸡首壶的发展、演变方面的情况。这些情况无疑对掌握鸡首壶的鉴藏技巧有很大帮助。(图三)为南北朝青釉双系鸡首壶。高48厘米,口径18.5厘米,腹径25厘米,底径19厘米。盘口高颈,嘴圆筒形,刻有叉纹。双眼圆鼓,眼上有一道眉纹。冠大高耸,把柄高于盘口,壶身瘦长。颈下共有5圈线纹,还有一圈宽约5厘米细致的网纹。在灯光放大镜下细看,可瞧到柚子皮似的釉面。肩部仍有桥形系。该壶最大的特征是高大、挺拔秀丽。与前两个图片相比,可以看出鸡首壶形状、大小和纹饰随着年代的发展而演变之情况。(图四)为东晋酱釉刻莲瓣双系鸡首壶。高19.5厘米,口径8厘米,腹径16厘米,底径9.5厘米。鸡首为圆管形,流与壶身相通,壶身刻划着明晰大方的莲瓣纹饰,釉色黑中带黄,釉面有冰裂纹,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凹底,胎质细,色浅灰稍黄。可以看出,作为日常生活用器,其制作趋于规范,壶体由圆器拉坯而成,手法娴熟,线条流畅,胎壁薄厚均匀,造型优美端庄秀丽。此图片与前几幅图片相比可以看出纹饰上的变化。
(图五)为东晋黑釉双系龙柄天鸡壶。高26厘米,口径20厘米,腹径16厘米,底径10厘米。该壶肩上鸡嘴为圆管状,管外有2圈线纹,冠竖立有力,眼圆鼓有神,径稍作前倾,神态宛若欲前,与鸡首相对应的另一位置设有龙柄, 龙头弯曲朝向盘口,眼瞪壶内,嘴咬盘边,神态自然,生动形象,底部平凹,有五块棕色斑痕。在灯光放大镜下观察,微裂纹成稻田块状分布,气泡较多,陈旧感明显,有的地方有银色星点闪烁,有的地方有银色丝状纹闪耀,极其壮观。著名陶瓷鉴藏专家邹全安先生曾经亲眼目睹过这件鸡首壶,后来又瞧过几次照片,对其给予了高度赞赏。他介绍说,这种鸡首壶釉色匀润,造型奇异,工艺细腻,为德清窑之精品,尤为珍贵。它的珍贵不但在于年代久远、保存完好无损,更在于其活灵活现的鸡首与栩栩如生的龙柄,像这样的精品,拍价在百万之上也不足为奇。
(图六)为西晋黑釉双系鸡首壶。高13.5厘米,口径6.5厘米,腹径11厘米,底径7.5厘米。鸡首闭口尖嘴,实心无径,紧贴肩部,不能用作流,眼睛突出,鸡冠矮小,比较写实,与之相对应的一面附饰短尾,其他两面有一对弧形双系。盘口釉面有剥蚀痕迹,整体施釉,仅露底胎,底部平整稍凹,胎骨浅灰。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牛福中教授对此壶进行过仔细鉴定,认为该壶,胎质、釉色、造型、纹饰、工艺都对,陈旧感明显,巨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鉴定为西晋珍品。目前古玩市场上所见的鸡首壶多为高大粗糙的冥器,整器很少,而此壶小巧玲珑,造型生动,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内蕴。因此,类似该种完整而精致的天鸡壶,其估价在上一个世纪就已达40多万港元,当今可达百万元之巨。
我收藏的鸡首壶与(图四)相符,专家鉴定意见:此器釉面温润硬朗,色呈淡绿,由于时长,有风化现象,釉面如绸,为浙江越窑所出之器,整器造型端庄,做工考究,彼有魏晋之风,综而观之,此器为东晋晚期浙江越窑所烧之鸡首壶。
经刘文忠老师的鉴定属于东晋晚期浙江越窑所烧之鸡首壶真品。高:34cm,壶身直径:18cm,口径:8,5cm。
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