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的鉴别知识(三)
犀角品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南京、北京、深圳与香港、广州等地,别的城市见到的少。而且网上90%以上皆是假的,高仿品都少。多为蹄子料、蚝牛角料、蹄子与蚝牛角是很易识别的,我们重点是要放在高仿品上。


千万不要以为很像了,就一定是真品。须知:高仿高仿,如果仿得不像,哪叫高仿品呀。依据什么认为他是高仿品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不过话说回来,不上手,断定的都不敢确定的。犀角杯,竹丝纹已明显,磨平鱼籽纹也明显,真品的可能性还是大的。

亚、非二种犀角的程度。网上去找这个,有个小技巧。如果他卖的是真品,那么他连卖的几个犀角品皆有可能是真品。如果他有一个是假的,那么就不要买。纵是真品。都不要买。因为真品可能就是高仿品。这是本人的网上购物的心得。在北京潘家园地摊上买的可以说100%是假的。
常见的犀角艺术品是:犀角杯,犀角佛相等,犀角牌等。罕见的是:犀角念珠,与犀角扳指。网上拍卖的翡翠扳指,贵得要命,要上几十万,上百万的。可是世面上,又有几个犀角的亚犀扳指呢?所以说:这个是严重低估的行业。重点应放在:亚洲香犀上,然后是亚洲其他的犀,最后才去研究非州犀。据网上有人说:乾隆皇帝都没有亲自见过香犀。能发出淡淡清香的犀角杯,就是珍品中的珍品了。能用亚犀不是香犀的那种小杯子,真是人间稀有。
下图为犀角斜面的鱼籽纹

第四:通体要有沟壑感。如果不俱备这个,就很难说了。可能是新作的。或是高仿品。

第五:乞味上,他是没有什么乞味的。
要磨一下,才有,是淡淡的清香味。没有腥嗅味,如果一闻就有乞味的,多为仿品,有中药味,有腥臭味等,有麻油香味的。都是假的。只有没有味的。才有可能是真品。如果放在盒内,再拿出来的,就一闻才有味。但是世人没见过,不知其味如何。所以此点要专业人员才可以凭味断犀角。否则很难。或者要有标准样本进行比较乞味。

第六:他是很轻的。质地轻,可能一立方厘米才一克左右。好好想想。试算算他的体积是多少,与他的重量相符吗?动不动就上千克、上几百克,岂不笑话。上千克的都快整支角了。犀角杯,多为几十克,多的就百多克,没有很重的。

第七:打灯看,这个不用我介绍了吧。都是打灯看了,再磨平,再打灯看,有没有孔状鱼籽纹。这个方法是专家们通用的方法。不用介绍应明白。

只要竹丝纹明显,比蹄子料密,有鱼籽纹的真品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打灯有通天孔,即蜂窝孔,磨平后,再打灯还有的,一定是真品..乞味没有的那种.绝对真品.(亚洲香犀例外,因为香犀打灯没有蜂窝孔,只能凭乞味与别的特征识别)


下图为非洲白犀牛角角片

下图为犀角鱼籽纹的放大后的效果图

下图为非洲白犀角的直切角料



捡漏一定要全当非洲犀买进,花二、三百多元买来,再以亚洲犀卖出,才有利润。样品,都是高价进的。从专业玩家手中,买进小件标准犀角标本。多为:600元到1500/克的非犀,1000-2000元/克的亚犀。而后依此标本去寻找捡漏大件犀角品。(没有标本,是很难寻找到真品的)。犀角原料,与碎料,因为没有雕工,价钱很便宜。但原料多为假的,而且原料交易属于违法的。大家一定注意,以不触范法律为好。




印度犀:独角犀,雌雄兽鼻端均长一角。
瓜哇犀:独角犀,雄性长角,雌性无角,身一有三角皱褶。
苏门犀:双角犀,雌雄皆长角,雄角长大,雌角较短。
非洲黑犀:双角犀,皮肤无褶,前角长大,后角短小。
非洲白犀:双角犀,犀中最大者。前角长大,后角短小。

非洲犀牛
黑犀牛:3100只在野外(1800年有100万只),250只在动物园
白犀牛:11670只在野外,780只在动物园
亚洲犀牛
印度/尼泊尔犀牛:2400只在野外,140只在动物园
爪哇犀牛:60只在野外,动物园目前没有(香犀品种)
苏门答拉犀牛:300只在野外,13只在动物园(香犀品种)
犀牛在地球上生存超过5亿年,是最原始的动物之一。犀牛的身体就像一个大盔甲,最长达超过4米,重达6吨。犀牛是有蹄动物,前脚和后脚都有3个趾头。一般来说犀牛都是灰色或棕色,而且大部分犀牛都没有毛发。
非洲犀牛中体型最大的是白犀牛。白犀牛并不是白色,而是跟黑犀牛的颜色一样,这个名字是从南非白人语言中的“weit”一词错译过来,本来是宽的意思。雄性白犀牛可以长达超过4米,重达6吨。相比较而言,黑犀牛的体型要小很多。在亚洲犀牛中,印度犀牛最大,而唯一有毛的苏门答腊犀牛最小。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10来只白犀牛在一起,但是其他种类的犀牛都是单独活动的。除了交配季节或母犀牛伴幼犀牛。犀牛对幼仔保护至极。母犀牛通常都比较温顺,但当它们跟幼仔在一起时会因为一点点刺激而发起攻击。犀牛近距离奔跑的速度可以达到45公里每小时,更能在很小的空间急速转弯。
母犀牛每3到4年生一只小犀牛,孕期为18个月。小犀牛重达100磅。1993年,中国国务院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中国境内并没有犀牛,因此没有犀牛种类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但是作为《国际野生贸易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
生存威胁
造成犀牛日益减少的原因有盗猎,栖息地的消失和种群的分离。
在整个80年代,许多盗猎者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黑犀牛的数量因此而锐减。从1981到1987年,95%的坦桑尼亚黑犀牛倒在了盗猎者的枪下,数量从3000减到100只。由于市场日渐兴旺,犀牛总是会处于盗猎的威胁之下。
盗猎
犀牛的最大威胁是人类。由于国际市场还是对犀牛角有所需求,盗猎者因此可获得非常高的经济利益。在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和一些东亚国家,犀牛角被制成传统药材。阿拉伯国家把犀牛角看作社会级别的象征;在也门和阿曼,犀牛角被用来制作仪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
相关法律
为了挽救面临绝种的犀牛,1973年白犀牛和亚洲犀牛都被列入《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CITES)》附录之中。黑犀牛直到1977年才被列入。这些行动虽然终止了对犀牛角的合法交易,但是黑市交易却变得很兴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