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犀角雕杯鉴赏 清代(七)

(2014-09-06 00:01:42)
标签:

犀角

犀角雕

犀角杯

杯身

纹饰

分类: 犀牛与艺术品

                                  犀角雕杯 清代(七)  

    清初的犀角雕刻继承明代的传统风格。因明末著名的牙角雕刻家仍继续从事雕刻工艺。雕刻蟠螭纹和龙纹的犀角杯数量增多。进入乾隆朝,犀角雕的器形种类颇丰,除杯外,有圆雕人物、洗、挂件及仿古器形爵、鼎、羽觞等,雕刻工艺精致至极。清后期,犀角料进口减少,且主要作药材,犀角雕刻艺术遂走向衰落。  

    明清时期,犀角杯的制作基本有四种方式:

    一种是采用高浮雕几番制作的山水人物、鸟兽鱼虫、花草果实杯。这类作品受江南竹木根高浮雕、圆雕风格的影响,犀角作品大部分是以传统的吴派画意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进行雕琢。如恬美宁静的农家乐场面;丰富精彩的花鸟鱼虫图案纹饰;携琴访友,以文会友的园林景致,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特别是有的犀角杯被刻成了花形或叶形。花或叶与杯融为一体,形象极为简洁而优美,很受明清文人的重视和青睬。

    第二种是仿古器皿。当时玉器的仿古之风十分盛行。这种仿古风气对其它工艺材料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犀角本质古香古色,浑厚苍深,做仿古铜器的造型和花纹,自有其得天独厚之处。所以犀角雕刻在乾隆时代出现的仿古铜器的器皿蔚为一时的风尚。这类作品造型有壶、杯、爵杯、觚等,图案式表现方法也很多,既有典型的图案化的蟠螭、兽面、几何纹,也有写实性的云水、龙凤纹,结构与形象的处理都体现了很强的传统风格。在图案的构成上,既注重运用疏密、繁简、动静的对比,也注意运用大小及深浅的对比,使刻划的对象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而整体感强。

    第三种是杯造形奇特,最为清雅的槎形器皿。如同一种枯木制成的小船。

    第四种是光素形造型器皿。

    犀角雕刻作为与竹、木、金、玉雕刻艺术同为艺林珍赏之品的同时。犀角的雕刻能手也截然而出,明代鲍天成、濮仲谦、尤侃、江福生和清初的尚均,他们都是身兼多技的著名雕刻家。均能用犀角、象牙、各种硬木、香料等材料雕刻各种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及发簪、印章之类,工细绝伦。在江南很负盛名。

此件仿古犀角爵杯,浅棕色,仿古代青铜爵杯形。作者将犀角尖部锯开,剔出多余之处,加热使三足处外撇呈象牙状。爵杯口两端上翘呈长椭圆形,阴刻雷纹口沿和菊纹杯腹,又用浅浮雕的形式,在杯口壁上雕有大小螭龙四条。此件爵杯体现了很强的传统风格,是宫廷造办处根据《武英殿铜器图录》上商代铜器造型制作的。在图案的构成上,非常注重运用疏密,繁简、深浅、动静的对比,也注意运用大小及深浅的对比,刻画的对象主次分明,形象生动。雕刻上,刀法精绝,圆雕、浮雕兼配,多种雕刻技法融为一体,纹饰细密精美,线条流畅而整体感强。设计巧妙,造型新颖,既有古韵,又不落俗套,图案纹饰既表现的非常活泼生动,又与吉祥寓意相连,呈现出“苍龙教子”之意。反映了期明末清初时期仿古艺术的典型风格,是犀角艺术中的珍品。

    以下介绍11种清朝再珍贵的犀牛角杯

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清乾隆犀角雕螭龙纹杯,“盛辅功作”款,宽12.5cm,重185克)


  

    1、清早期  犀角雕松鹤杯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高:11.3cm 口徑:14cm 重:605g

    犀角自古就是珍贵的药材,其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镇惊的功效。因其材料的特殊药理作用,并传说毒酒与之相遇,则即刻呈现白沫,所以常常被雕刻为各类杯具。较为丰厚的外壁给予能工巧匠施展才华的空间。犀角杯在具有一定药效实用性的同时,也成为历代文人官宦所追捧珍藏的物品。

    此件犀角雕松鹤杯以高浮雕工艺制成,选材硕大,色泽棕褐,敞口敛底。杯身雕为一粗状的松杆,密布鳞皴瘿节。一侧伸出一枝杆,松针簇簇。两只仙鹤于松下相对而舞。整只角杯雕法古拙,亦不乏精致。其造型与南京博物院藏明代朱松邻款竹雕笔筒风格颇为类似。


     2、清初荷塘清趣犀角杯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高:10.4cm 重:260g

    角杯以亚犀良材而制,杯身雕以荷叶,杯柄部高浮雕为莲茎形,枝蔓交错,盘曲于底部。一朵半开的荷花人底部探处,支撑杯腹。杯身中部高浮雕一只盛开的荷花,杯身另一面,一只荷叶出水挺出,姿态阿娜,荷叶之上,一只活灵活现的螃蟹雕于其上,周围饰以水草及水生花卉。整只角杯用材硕大,雕工圆润、简约,颇有趣味。


    3、清早期 犀角雕

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4、清早期犀角雕十八学士图杯

       长17.8cm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5、清早期犀角雕梅花杯
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6、清早期犀角雕梅花杯
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7、清早期尤侃制犀角雕双鹰杯

       长15.5cm;高11cm
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8、清早期犀角雕螭龙纹方杯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9、清早期犀角雕螭龙盃

        长10cm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10、清早期犀角玉兰杯

        口径9.3cm;高4cm;款铭:子沾。
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11、清 犀角雕螭龙饕餮纹双耳杯

          长15cm;重365.4g;

          参阅:中国犀角雕刻珍赏,P67,20号藏品

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此犀角杯为爵式杯,整块琢雕,色呈琥珀,泛黄褐,上浅下深,微透光,采用深浮雕,间以透雕技法镌制而成。以一只硕大的犀角掏挖雕就,敞口,两侧雕塑数条螭龙纹,攀爬于杯身两侧,身躯健壮,面目凶悍狰狞,指爪犀利,尾羽飘逸,将螭龙的矫健和苍穹表现的淋漓尽致,杯身通体仿效战汉青铜纹饰,以剔地浅浮雕的手法雕刻,图案纹饰以抽象的兽面纹,又极具抽象效果,雕刻精湛。

    清代早期承袭明末风格,大多古朴拙雅,样式别致,加之此时好古之风盛行,不仅器形古朴典雅,纹饰亦是多慕古雕琢,而三代时期的兽面纹自然是其模仿之源。此犀角杯形制精巧,雕琢细腻,刀法神妙,纹饰古朴,为清代早期仿古制品之一。

 

     11、清康熙 御制犀角“苍龙教子”三足爵杯

    来源:法国Cédric Curien家族旧藏;高17cm犀角雕杯鉴赏 <wbr>清代(七)

    清康熙 御制犀角“苍龙教子”三足爵杯赏析(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 研究员刘静)

    犀角在医药价值中,历来被列为名贵药物物种之一,早在中国商代,即已受到重视。并把犀牛视为‘国之宝’,把犀角称为‘物之珍’,同时把犀角与夜光璧、明月珠以及金银奇宝相提并论。《韩诗外转》一书中曾记有「太公使南宫适至义渠,得骇鸡犀以献纣」。《战国策.楚策》和《汉书》中也均有关于犀角的记载。

    犀角之所以珍贵,一是物以稀为贵,因犀角比象牙更为难得。二是犀角可以入药。在药物的成分中,犀角作为清热、解毒、定惊、止血的上等良药,它的主要成份中含角质及碳酸钙、磷酸钙、酪氨酸等。在现代科学发展的今天,可分析出犀角的药用元素,并不为奇,但在古代就能够证实犀角的药用功能,真是令人惊叹。正因为人们认识到它具有药用的功能。所以从商周时期始,古人就曾‘以兕角为觚’,将它刻制成饮酒的器皿。企望在饮酒的同时,将药力溶于酒中,达到疗病养身的效果。如古代南北朝石刻壁画中,尤其是饮宴图中,可看到达官贵族手中高举犀角觚杯,祝酒庆贺。宋代文献中也时常有关于犀角做杯的记载。

    犀角作为杯盏并上升到艺术领域,最为兴盛的阶段,是在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这一时期由于工艺美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雕刻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皇宫贵族不仅要拥有高雅的瓷杯,精美的玉杯、玛瑙杯等,还别出新裁,将精湛的雕刻艺术扩到犀角的材质中来,另外中国与南亚、非洲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犀角不断自远方输进,这样犀角雕刻艺术与竹、木、金、玉的雕刻艺术亦同为艺林珍赏之品。其间文人、富豪们在饮酒作歌或养生健体时,把玩犀角制成的杯盏,更当成是十分遐意之事。特别是文人墨客利用自身的优势,挥笔作画,将花草鱼虫、传说典故,运用于笔端。有的竟亲身涉足于雕刻领域,领会作画、雕刻的那种怡然雅兴,使犀角制成的杯、爵、壶等酒器,花纹各异,玲珑细致,精美绝伦,闻名于世。

  注:上述犀角艺术品图片来自网络,非本人藏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