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亚州犀牛角雕品

(2014-06-05 08:34:15)
标签:

犀牛角

犀角

犀角杯

灵物

艺术品拍卖会

分类: 犀牛与艺术品

                浅谈犀牛角雕品                               

                             ------陈中天  

    清代宫廷大约自康熙朝起开始制作犀角器,至乾隆朝达到鼎盛。现今流存于世的犀角雕器大多为我国明清两代所制,欧美及我国各大博物馆都有珍藏。明早期犀角杯常常以花卉和山水人物为题材,花卉采用镂雕加浮雕,常见玉兰、牡丹、梅花、茶花等图案,在盛开的大朵花旁边,小花蕾含苞欲放,枝叶茁壮,简练流畅。山水人物作品,深浮雕较多,层林叠嶂,山重水复,庭院楼阁,高古人物谈笑其间,幽静高逸意境深远。这一时期刀法圆润流畅,不留雕刻痕迹。

    明清犀角雕件,尤其是清宫廷犀角雕,艺术品位很高。清宫廷犀角料大都来源于越南、南掌(在今老挝境内)、暹罗(今泰国)等国进献的礼物和各地督抚的贡品。犀角雕件因受形状的限制,以整角制成犀角杯为多,还有盅、碗、钵、盒、鼎、炉、瓶、笔山、笔架、笔洗、花篮、盆景、嵌件以及供欣赏陈设用的人物、动物等雕刻器件。

    清代初期,因明末着名的牙角雕刻家仍继续从事雕刻工艺,犀角雕刻基本继承了明代的传统风格。进入乾隆朝,犀角雕的器形种类颇丰,除角杯外,还有圆雕人物、挂件及仿古器形爵、鼎、羽觞等,雕刻工艺精致至极,雕刻蟠螭纹和龙纹的犀角杯数量逐年增多。从明代到晚清,小小的犀角杯由简而繁,经历了由质朴到奢华的演变。

    清代后期,国力渐衰,犀角料进口减少,且主要作药材,所以犀角雕艺术与其他工艺艺术一样,也逐步走向衰落。

    在众多的犀角雕件中,犀角杯数量过半数,这源于皇家对其药用价值的偏好。《本草经集注》对犀角的功能主治定义为“解莨菪毒”,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的疗效。所以犀角雕刻成品多为杯子,以此饮酒,既可醒酒,又可得融于酒中的药性,可谓至珍之酒器。犀角杯融饮用和收藏于一体,其投资价值的确不容小觑。

    亚洲犀角是最珍贵的角雕材料。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浅谈亚州犀牛角雕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