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为何要“剃龙头”?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今年的二月二是3月18日,也就是明天。
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民间将二月二这天剃头称为“剃龙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总是理发店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不少理发店里甚至排起了队。民俗学家表示,“剃龙头”源于古代二月二祭龙的习俗。
传说龙王有个女儿生于农历二月初二,一天溜出龙宫,看到人间大旱,没有告知父王就播洒雨露。龙王得知后非常愤怒,将龙女逐出龙宫。龙后思念女儿,每年二月初二都要浮出水面痛哭一场,泪水化作甘霖滋润万物,于是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恰逢春耕时节,最需要的是雨水。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通过各种方式祭龙,希望风调雨顺。在这天选择“剃龙头”,也是希望能够多沾些“龙运”,以求一年中心想事成。
二月二祭龙习俗甚至影响到节庆食品。二月二节庆食品中,爆炒类食品很常见,包括爆炒蚕豆、爆炒黄豆等,目的之一是希望爆炒声将龙惊醒,早日降下甘霖。如在青海农村,就有“二月二,炒大豆,人不害病地丰收”的民谚。
二月二祭龙习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人们希望通过‘祭龙’顺应这一过程,从而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