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携手自杀”
反思何处安放的晚年

11月15日下午1点30分许,上海市金山区交通路一处民宅发生火灾,两名85岁老人手拉手躺在床上,与这个世界告别。警方初步调查两人为自杀。(澎湃网)
一对85岁的老夫妻给邻居留下感谢信,默默的安顿好以后携手点燃煤气自杀了,看到这一报道,相信所有的民众内心都是极其复杂的。老人生前和孙辈关系密切,和邻居和谐相处,自杀,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身为儿女的我们,唏嘘不已,羞愧难当。老人这样自尊而悲壮的举动,也在提醒我们,当下养老的观念和思维都亟待变革。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脚步越来越近,人口结构的不平衡,和生活压力等共同构成当下老龄化的严重性,加之媒体冷睿的舆论。养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这些因素,也为中国养老,定下了悲观的基调和底色。更多的人只得被动的迎接“银发时代”,老人们认为,自己老了,就成为了儿女的负担;儿女认为,养老是压在自己肩头的不可承担之重。
人老,是不可逆的现实,国人对于老龄化,养老等问题,大多存在消极应对,悲观被动的观念和思维模式。殊不知,邻国的日本,早已是一个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而那里的老人,却是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积极乐观生活,日本街头,满大街的六七十岁的老人,静静的工作,生活,不急不躁。80多岁的老人还组织乐队等社团,享受人生。
同样的一片树叶,悲观者和乐观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思维,当然得出的结论也是相反的。我们必须正视老龄化,积极应对养老问题。首先,需要摆正思维。人老,不是一无是处;退休,不等于退岗。不是被抽掉水分的花朵,迅速凋零。只是换一个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依然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其次,要修正价值观,老人,不是负担,而是助力。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历经沧桑,岁月给予了他们洞悉生活的睿智和阅历。能够扶助年轻人迈入正确的人生轨道,在生活中的一些经验能够解燃眉之急。老人,对于家庭,是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温暖的家庭港湾的守护者。最后,媒体也需积极引导社会情绪和思维。拓宽老龄人生活,娱乐渠道,帮助老人展现更多晚景价值,消除年轻人畏老情绪,多传播正能量,形成全社会积极乐观的养老氛围。
如果说,青春是明媚的忧伤;那么,年老,则更需要在忧伤中的明媚起来。人生最后的一段旅程,需要更大的勇气去积极面对,才能活出质量和精彩,才不枉那一句“夕阳无限好”。(收集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