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假购物   小心价格欺诈13种伎俩!

(2015-10-04 10:28:54)
标签:

支招

商家

价格欺诈

消费者

处理品

分类: 防范指南
 

 

 

长假购物    小心价格欺诈13种伎俩!

 

 

长假购物 <wbr> <wbr> <wbr>小心价格欺诈13种伎俩!
 

      长假期间,各大商场、超市开始进行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商品打折是商家惯用的手段,目前不少商家又打出“折扣价”、“甩卖价”、“优惠价”等五花八门的广告,价格欺诈时有发生。我们作为消费者,必须清楚无良商家惯用的价格欺诈伎俩。
     
1.虚假标价
      表现:标价签、价目表上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或服
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
      支招:对于标签上标明的商品种类,顾客应问清楚再决定是否购买。
     
2.两套价格
      表现: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高低两种不同的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
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
      支招:消费者在买完东西埋单时,最好能仔细核对一下账单。
     
3.模糊标价
      表现:商家有意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消费者进行
购买。
      支招:不要盲目购买促销商品,先问清楚促销和优惠的附加条件。
     
4.虚夸标价
      表现:商家往往喜欢以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跳楼价等噱头招徕顾客
,但实际上他们标示的这些价格往往无法进行比较。
      支招:消费者在买东西时最好能货比三家,才会心里有底。
     
5.虚假折价
      表现:商家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6.混淆销售处理商品
      表现:销售处理品时,有意不详细标明处理品和非处理品价格,以期浑水摸鱼。
      支招:消费者在选购处理品时要仔细,在不清楚情况下可询问超市人员。

      7.模糊赠售
      表现:采用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时,没有如实标注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把假冒伪
劣商品作为馈赠品,最常见的就是“买一送一”。

      8.隐蔽价格附加条件
      表现: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附加价格条件时,不标示或者仅仅模糊标示附加条件内
容。
     
9.虚构原价
      表现:包括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打折、谎称降价或者要提价,诱骗消费者进行购买

      支招:有些商家常以抬高原价来揽客,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原价”。
      10.不履行价格承诺
      表现: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的,消费者购买之后商家却不能兑现承诺。

      支招:消费者如遇到此类问题,可以向消协相关部门投诉。
     
11.谎称价格诱骗交易
      表现:商家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以此诱骗消费者与
他交易。

      支招:这时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最好货比三家,去其他超市看看同类商品价格。

      12.质量与价格不符
      表现:商家在出售商品过程中存在掺杂、掺假、短斤缺两等现象。
      支招:若对商品的重量或质量有怀疑,可找公平秤或有关单位验证。
      13.假冒政府价格
      表现:商家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或服务价格,谎称是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支招:让商家提供具体的定价部门,再向相关部门咨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