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车内闷死再次敲响幼儿安全警钟

进入高温“烧烤天”,幼儿被遗忘车内致死悲剧时有发生。继上月底湖南4岁男童被锁车内闷死,本月上旬,山东一名3岁女童被遗忘在车内9小时之后身亡的新闻又让无数人揪起了心。这样的悲剧虽是极端案例,但因父母疏忽导致儿童死亡的事情一直并不少见。
事实上,儿童被困车内发生惨剧的情况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有统计显示,从2006年到2015年,至少发生20起儿童被忘在车内的事件,造成15人死亡。就在前几日,上海最高温度达27
,一名19个月大的女婴被父亲遗忘在车里,等到父亲发现时孩子已夭折。2014年6月,四川一小区门口,4岁女孩和3岁的弟弟钻进报废车里玩,两人都高温中暑身亡。这些案例为我们一次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汽车内空间狭小,而且密封良好,外界的新鲜空气很难进入车内。被关在车内的孩子很快就会由于缺氧而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如果孩子同时伴有剧烈活动,这种反应还会加剧,严重时会出现昏迷甚至窒息死亡。
夏天气温高,车内温度更高,孩子如果被锁车内,很容易中暑、脱水甚至发生“热射病”。有研究表明,当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半小时就能致命;在阳光直射下,密闭车厢内的温度可在一小时内上升约20℃,因此即便车内最初温度是26℃,1小时后也会超过40℃。在这样的高温下,孩子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他们的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又不如成年人,因此很可能发生“热射病”,即因体内热量过度积蓄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直至死亡。
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的父母,只是一时疏忽大意,并非有意伤害孩子,更何况孩子发生悲剧,最伤心的当然莫过于父母,他们已经遭受了巨大打击和痛苦,陷入无限追悔与自责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父母很容易被舆论、社会,甚至政府纳入“受害方”加以同情和慰问,几乎没有舆论和执法部门去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