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针扎虐童”为何能够得逞

一说到虐童,许多人都会想起发生在2012年的“温岭幼师虐童”事件,照片中的幼师颜某做出了“双手拎男童双耳、致其双脚离地”等各种骇人听闻的举动,引发了大规模的愤慨和对幼师虐童的广泛关注。然而,更多的幼师虐童很隐蔽,即使被地方媒体报道,也很难引发普遍的社会关注。
无独有偶,石景山区古城幼儿园小班的多名儿童,在今年3月被幼儿园老师用针状物扎伤,家长和幼儿园交涉无果。昨天,4名证实被扎伤孩子的家长再次前往位于石景山区古城大街的古城民族幼儿园讨要说法。据了解,石景山警方已将涉嫌针扎孩子的孙姓女老师行政拘留。(4月12日《新京报》)
4名孩子被针扎,有的孩子连续多次被扎,这样的事件之所以能够得逞,原因除了幼童不会反抗,害怕老师报复而不敢告诉家长等等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一是幼儿老师聘用门槛太低,幼儿园缺乏对于来此就业老师的考察。二是幼儿园缺少防范措施,并且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来处理事情,这从拒绝记者采访、以视频中没有发现针扎情况为由拒绝承认针扎行为、想通过减免学费的方式息事宁人等等情形就看得出来。三是对幼儿园老师的处罚一般较轻,常常将虐童事件当做“体罚”来看待,而不是以刑事责任来对待。
所以,要避免类似针扎幼童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抬高幼儿教师就业门槛,对于教师的个人修养、思想品德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失职甚至袒护本园老师的当事幼儿园,要依照《侵权责任法》,令其承担责任;对于当事幼儿教师,要严格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对于体罚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必须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仅仅看做“体罚”而从轻发落。
我们该如何对幼儿园伸出的虐童之手说不呢?教育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不能仅仅将处理停留在拘留、处罚上而,更应该有理性的思考,应该在教育网站建立全国统一查询的黑名单库,将发生过虐童案的幼儿园和幼师进行备案,对于情节严重的幼师坚决取消其幼师从业资格。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幼儿园在重视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幼师队伍的管理,又会让那一只只伸向幼儿的毒手有了畏惧感和刺痛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