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
“高考诈骗”上路

高考结束了,等待考生的是录取分数的公布以及决定学业去向的录取工作。而一些中介诈骗和非法活动等也开始猖獗。在此,家长和考生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防范。根据历年发生的高考诈骗案,本报整理了五类常见的骗术伎俩。
骗术一:冒充高校招生人员行骗
骗子自称为某高校招生人员,携带有某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取得家长信任之后
,又强调录取的难度,并暗示自己可以帮忙。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慷慨出手,结果上当受骗。因此,家长切不可相信此种行为。
骗术二:谎称持有“内部指标”
骗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和家长见面时,他们往往会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据了解,省教育考试院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下达的招生计划,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骗术三:“特招特批”许诺忽悠
不要相信骗子的种种许诺,高校招生没有中介机构或代理人,没有特批指标,也没有计划外招生。广大考生家长不要抱侥幸心理,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考生和家长要善于识别不法分子常用的手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招生部门反映或向公安部门举报。
骗术四:混淆教育形式蒙骗考生
据了解,由于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因此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学,甚至上重点大学。然而,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就读的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网络学院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据了解,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及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入学门槛较低。网络教育、自学考试不需要参加统一高考、统一录取即可就读。
骗术五:“自主招生”误导家长
一些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据了解,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参加高考,要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并经过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办理录取手续。通常自主招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高考前通过高校组织的测试,二是经高校测试合格后还必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重点分数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