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日常中极易忽视的十大求职诈骗

(2014-05-13 16:55:56)
标签:

预警

求职

诈骗

陷阱

杂谈

分类: 预警提示
 

 

警惕日常中极易忽视的十大求职诈骗

 

警惕日常中极易忽视的十大求职诈骗




      今天,老戴在微信上面收到一个网友的求助咨询信息,该网友称自己遭遇求职应聘诈骗,并向老戴求助解决的办法。在此,老戴借网友求职被骗的案例提醒大家,现在求职诈骗陷阱很多,最常见的求职诈骗种类包括高薪诈骗、黑中介诈骗、假招聘诈骗、网络诈骗等。

      日常中常见的十类求职诈骗:
      一、高薪诈骗
      理智看待高薪高职。目前许多用人单位给出的薪水高得惊人,如年薪数十万元、百万元等,这些单位大多对学历、经验、能力、社会关系要求较高。但这也不排除用人单位只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起到广告促销的作用。所以在正式入职之前,一定要把薪酬待遇谈清楚,否则入职以后你就被动了。此外,求职者应知道“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都属于非法行为”,遇此情况要坚持拒交。从经验、教训中看,这样的工作最好不要受其诱惑。
      二、黑中介诈骗
      如遇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歪职介,应及时向相关的劳动部门或公安部门反映,劳动部门可以根据有关管理条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所收职介费可退还给本人。如遇职介发布虚假招工信息(广告),信息中所列的待遇、报酬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合的,求职者应向劳动部门反映,请求查处,劳动部门可根据有关管理条例规定处罚职介,对职介所收的相关费用应予退还,求职者的损失,应按有关规定赔偿。如果是通过职介中心找工作,一定要弄清其是合法还是非法。正规的职介机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及政府的严格管理,收费必须开具有效的票据。
      三、假招聘诈骗
      招聘中的陷阱多种多样,需要求职者多多留心,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要保持冷静,特别是要交纳费用的情况,请多咨询一下身边的朋友,按国家规定,招聘单位不得向求职者以任何名义收取任何费用,中介单位收取费用,需有相关资质,并向求职者明确说明,同时请求职者保留相关票据(一定要看清单位盖的章)以便维权。另外,求职者最好能够熟悉相关劳动法规,以便保护自身权益。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请及时向主管部门举报,或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网络诈骗
      现在网上招聘的越来越多,由于网络信息量大、招聘单位众多,很多人都想在网上找份好工作,但是也被很多骗子乘虚而入,他们以巨大的职位优势诱惑你,比如高薪、高福利、双休等,然后诱骗你提前存押金等,而且是网上转账存钱。这种情况一定不要随便转账,网上说的再好也没谱,必须面谈而且签订劳动合同才行。当你收到企业的面试通知时,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查询一下企业的真实性,问清公司名、网站、公司地址、公司电话、面试时间、面试地点。
      五、小心连环行骗
      有些招聘的诈骗者先会发布“招收前台接待、司机、送货员等”,诱使应聘人前来咨询,然后被诈骗团伙忽悠,说是去做“男女公关”待遇特别好等,这时不要上当,像“男女公关”之类的工作都是骗人的,即使做了,也容易学坏。
      六、不要轻信“监控面试”
      正规的用人单位都会一对一的进行面试,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被预约面试却又通知取消了,已经通过监控面试,过几天可以交纳体检费等上班,这就是被忽悠了。这种情况都是骗人的,一定不能随便相信见不到人的面试。
      七、警惕“找关系”诈骗
      在求职时,有的应聘者比较心急,想通过“找关系”来顺利应聘,特别是某些比较大的企业。一些诈骗者就会吹嘘可以帮你找人,但是需要花钱,你一旦给对方钱,就找不到人了,或者工作远没有着落。所以不能轻信任何人,“找关系”没那么简单,不要随便花冤枉钱。
      八、看好招聘单位的办公场所
      有时候,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繁华地段临时租赁几间屋作为办公场所,已丰厚的待遇和办公环境等诱骗应聘人,当骗了一些报名费后,就逃之夭夭了。因此应聘时要看好办公的地方是否是长期的,可以向周围的商铺打听,谨防上当受骗。
      九、不要随意交纳“服务费”
      一些中介部门发布诱人的招聘信息说能帮忙找到各组好工作,然后你去了就被要求交纳“服务费”办理半年或一年的会员,接着中介部门虽然给你找了工作,但是工作都不好,或者根本没法做,到后来之能不了了之了。因此一定不能随便交各种服务费、报名费,结果工作还是得自己找。
      十、警惕被“合伙诈骗”
      有些中介公司和应聘单位串通一气,进行合伙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由收取各组费用,比如报名费等,然后骗子应聘公司把你招收,过段时间再以种种理由辞退你。因此在应聘时要看好聘用单位的资质,警惕被“合伙诈骗”。
      求职诈骗虽然陷阱多,但只要做到“五不为”:不缴款、不购买、不将证件及信用卡交给该公司保管、不随便签署文件、不为薪资待遇不合理的公司工作。,就不会掉进求职陷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